弘光朝尚未建立之時,朱琳澤就已經有了北伐的打算。很早就讓金勝派遣出麾下精銳的夜不收前往山東、河南兩地繪製輿圖。

不過朱琳澤不打算把繪製精細的大比例尺拿出來和馬士英、左良玉等人分享,而是拿出一份比較粗糙的輿圖與他們進行紙上談兵。

這些人雖然已經是弘光朝比較靠譜的大臣,但依舊靠不住。

朱琳澤擔心將大比例尺的精細輿圖交給他們日後會落入滿清手中,那樣的話就等於是為滿清做嫁衣。

在北伐的態度上,高傑和黃得功要比左良玉積極。

原因也很簡單,朱由崧允許高傑和黃得功在收復的失地上開鎮,而左良玉已經佔據了武昌,開鎮對左良玉沒什麼吸引力。

左良玉肯湊三萬兵馬和朱琳澤北伐不過是做做樣子,想要跟著朱琳澤撿漏。

高傑、黃得功等人一度有在南直隸的膏腴之地開鎮的念頭,比如高傑屯兵江北之時就曾向富庶的揚州進軍,不過被當地百姓和官員給攔住了,閉門不納高傑的部隊。

雙方一度勢成水火,高傑甚至都已經做好了攻打揚州城的準備,最後還是朱琳澤出面調停,隨同左良玉將派兵前往揚州,這才震懾住了高傑。

“闖軍正向山陝收縮兵力,目下在河南、山東兩地的兵力並不多,且多為老弱病殘。”朱琳澤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這些圈圈多數圈在了幾座府城上。

“留守河南的闖軍人數在二萬左右,留守山東的闖軍人數稍少。但河南的多數城池早年被李自成夷城,城牆殘破,較為容易攻取。

山東雖然兵力稍少,但是城牆完好,閩王軍有大炮,因此閩王軍負責收復山東,河南之地就勞煩馬總督了。”

馬士英對此並沒有異議,他對河南的情況也瞭解,闖軍確實在河南兵力少,且多數城池的城牆殘破不堪。而且河南一馬平川之地,行軍也較為容易,這種優勢戰局,馬士英還是非常喜歡這種地形的。

而山東的情況則要複雜一些,多數城池較為完好,而且地形也更復雜。這麼看來閩王確實是在照顧他,將難啃的硬骨頭給攬了過去。

但馬士英關心的並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兵力如何分配,他馬士英可就黃得功一部,雖然馬士英也極力拉攏劉澤清和劉良佐,但這二位總兵漫天要價,讓馬士英望而卻步。

“本督的督標營算上黃將軍的兵馬也不過四萬餘眾,不過這四萬餘眾多是新募之兵,且裝備匱乏,而閩王的東路北伐軍,有六七萬兵馬,且兵強馬壯,裝備精良,閩王能否勻出一部分兵馬給西路北伐軍?”

能不能從朱琳澤的手裡挖一部分兵馬為己所用,增加西路北伐軍的兵力,這是馬士英最關心的問題。

而東路這邊無論是左良玉還是高傑都不願意自己的兵被調遣到馬士英的西路。

閩王和馬士英,顯然閩王看上去更靠譜,跟著閩王更容易撈軍功。在朱琳澤的調停之下最終還是雙方各退一部,高傑和左良玉各抽出五千兵馬,湊一萬交給馬士英指揮。

馬士英本想直接從高傑或者金聲桓部直接調一整部兵馬到西路的北伐軍,不過見二位將軍態度堅決,最後也意思了一下給他湊了一萬兵,也只得作罷。

這次的商談還算融洽,朱由崧對這次北伐非常重視,頂住朝臣的壓力,湊了二十萬石糧米和八十萬兩白銀支援這次北伐。因而這次北伐糧餉還算充足。

朱琳澤記得倪元璐說過,戶部的存銀只有一百八十多萬兩,能一下子拿出八十萬兩白銀支援北伐,說明朱由崧還是有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