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試銃【求推薦票!求月票!(3k)】(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十哨步卒,以五哨為一營,朱琳澤可以編五個營。以五營為一標,正好可以編出一標的步兵。
不過這五個營,朱琳澤要專門抽出一個營組建輜重營,專職負責後勤雜務。
標統,也就是標一級的軍官,朱琳澤心中已經有人選,以李定國為標統,馮雙禮為副標統。
炮標由於炮手稀缺目前還湊不出來一個炮標,短期內只能再練兩哨炮兵,組成一個炮營。
至於騎兵,人數湊不齊一標,滿打滿算只有半標騎兵。但朱琳澤還是決定將騎兵升級為標,組成一標不滿編的騎兵,由金勝出任騎兵標標統,原左良玉部騎兵千總羅從義為騎兵標副標統。
張煌言的討奸伐奴檄文寫的非常好,朱琳澤稍加潤色之後便進宮拿給朱由崧過目。
詫異的是馬士英竟然從鳳陽趕來面,來的正好,正好和馬士英商議一下北伐的事情。
朱琳澤先將檄文給朱由崧過目,朱由崧對檄文很滿意,往檄文上蓋了監國寶印。
“本督聽說此番聖上能令我督師,乃是閩王在聖上面前為本督美言。”
相比東林諸公,朱琳澤覺得馬士英更容易打交道,東林諸公大多隻會耍嘴炮,馬士英至少還能幹點實事。朱由崧讓他督師北伐馬士英也不墨跡,直接接受了任命。
當然這也和馬士英對河南的瞭解有關,鳳陽府毗鄰河南,馬士英身為鳳陽總督,此時也清楚大順政權留在河南的兵力少的可憐。
要是能收復很難,於馬士英而言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日後入閣也容易。
掛名逆案而不能入閣,對於貪戀權柄的馬士英來說是一件憾事,也是一件恨事。
“滿朝諸公,唯有馬總督有督師之才,本王不舉薦馬總督還能舉薦何人?”朱琳澤笑道。
這句話是實話,弘光朝沒有孫承宗、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這等堪任督師的文官。也只能從矮子裡挑高個了,讓馬士英督師北伐,總比讓連揚州一天都守不住的史可法督師靠譜。
“聽閩王之言,如沐春風。”馬士英表示很受用。
“馬總督可願往江東大營一敘?共商北伐大計。”朱琳澤說道。
“正有此意,素聞閩王軍乃是我朝第一精銳,本督正想見識見識。”馬士英說道,“既是商談北伐大計,正巧黃將軍也到南京來了,不如再邀左將軍和高將軍一起前來,商議北伐之事?”
弘光朝武人抬頭,馬士英還是比較現實的,對武人的稱呼比較客氣,掛印都以將軍相稱。
“正有此意。”朱琳澤點點頭表示同意。
很快,黃得功、高傑、左良玉以及金聲桓都來了。
朱琳澤注意到左良玉近來氣色已經有所好轉。
江東大營之內,到處都是以哨為基本單位跑操、實彈射擊計程車卒。
三分之二的披甲率在朱琳澤看來很低,不過在這幾位明朝總兵官和馬士英看來卻是高的離譜。
得益於良好的伙食,閩王軍的精神狀態和營養狀態非常好,和大明朝費拉不堪的衛所兵和營兵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士官的指揮下,士卒們踩著軍樂的鼓點聲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有序地走起軍陣。
這些士卒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等一的強軍,而且看上去似乎比他們的家丁還強。
左良玉早就見識過朱琳澤的閩王軍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左良玉曾向朱琳澤學習朱琳澤的練兵之法,也想組建起一支數量可觀的火銃部隊,以提升軍力,為此朱琳澤還派了幾個陸軍講武堂一期的學員前去左良玉軍中負責操練左良玉計程車卒。
但左良玉計程車卒太過滑頭,全都驕縱慣了,根本經不起這麼高強度的訓練,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除了左良玉和金聲桓,馬士英、黃得功、高傑都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觀摩閩王軍操練。無不露出豔羨的目光,高傑甚至感慨道:“昔日要是孫督師有此二萬紀律嚴明的虎狼之師,何愁闖賊不平。”
馬士英深以為然:“若是有三五萬此等強軍,何愁江南半壁不保。”
要是我有五萬這樣的兵我敢打盛京,朱琳澤心道。
黃得功則是在一盤朝高傑翻白眼,要是閩王有兩萬這樣的強軍,還有咱們什麼事。
朱琳澤回一趟竹塹,就變戲法似地多了好幾千兵馬,眾人都覺得閩王深不可測,這個閩王到底有還藏著掖著多少兵馬沒拿出來。
閩王不僅兵精,裝備也好,馬士英見朱琳澤的火銃兵敢拿火銃實彈射擊,想來閩王軍裝備的火銃質量都非常好。
馬士英向朱琳澤討要了一杆士卒用的火銃,朱琳澤讓李奇去取一把火銃來。
李奇領命取來一把鳥銃,雙手捧著火銃給馬士英。燧發火銃比較複雜,產量不高,因此目前朱琳澤軍中的火銃手還是以裝備鳥銃為主。
馬士英從李奇手中接過鳥銃,拿在手中把玩,只覺手裡的鳥銃沉甸甸的,火銃銃管看著就很紮實。
馬士英將眼睛湊近銃管管口,只見銃管內壁清理的非常乾淨,幾乎看不到什麼火鴉殘渣殘留在銃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