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崇禎皇帝的遺體在煤山被發現,身邊隨同崇禎一起自縊殉國的只有內官王承恩一人。

這個陪同崇禎一起長大的大伴,陪崇禎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李自成還不放心讓王德化帶宮裡的內官和宮女前來辨認死者是否是崇禎。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李自成久懸不決的心終於放下。

李自成見崇禎皇帝上的衣袖用血寫著: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壽終正寢。又云大臣皆可殺,勿傷百姓一人。

“那些大臣沒骨氣,大明的皇帝還是有骨氣的,將崇禎的遺體收斂好。”

李自成嘆道,讓人收拾崇禎的遺體,隨同周皇后的遺體移出宮禁,停放在東華門外讓前明的文武百官為其哭靈。

讓李自成倍感意外的是,前明的文武百官甚至是勳戚僅有寥寥二三十人前來為崇禎皇帝哭靈。

“前明的文武百僚竟如此薄情?”

見無人給崇禎哭靈,李自成心下不悅,李自成出身於草莽將情義二字看的很重。他和崇禎雖然是死敵,但李自成並不十分恨崇禎,相比崇禎李自成更恨明朝那些將他逼上絕路的貪官汙吏。

“能給崇禎哭靈的臣子早就殉國了,何至於苟活到現在。”顧君恩嘆道。

“勳戚大臣,殉節者有多少人?”李自成問道。

這個問題也讓顧君恩感到尷尬,顧君恩乾咳了一聲,回答道:“勳戚五人,大臣十一人。”

歷史上殺身成仁的勳戚有六人,大臣二十一人。沈廷揚最後冒險進京接走了其中的部分勳戚文臣,因此殉節者比歷史上還要少。

這個數字讓李自成感到寒心,對京師的明廷官僚心生厭惡,這些前明僚佐不可重用,李自成如是想道。

此時京師城的百官權貴醜態百出。

昔日的達官貴人們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暴露身份,毀掉昔日華美的衣冠,改著破青衣破氈帽,京師城的破衣爛衫價格為之陡然上漲,出現百金難購一襲破衣的奇怪局面,路遇大順軍將士無不是低聲下氣,只恐惹惱了進城的大順軍將士。

大順軍將士也不是傻瓜,路上專拿那些穿破衣爛衫的,檢查他們的面板是真髒還是故意塗抹的灰土,檢查完面板再檢查雙手,食利階層不事生產,他們雙手和勞苦大眾的雙手看一眼就能分辨出。

至於路邊著錦衣者,劉宗敏反而不作理會,這些人雖著錦衣,但無不是蓬頭垢面身上臭不可聞,這些人才是京師城真正的窮人,他們身上的破衣服早就讓權貴們拿華裳換走了。

“闖王前明內閣首輔魏德藻,大學士陳演求見。”顧君恩向李自成彙報道。

“這兩個大學士,崇禎在時如此重用他們,如今帝后屍骨未寒,不去悼念帝后,卻來見我?”李自成不由得感到反感。

“皆是誤國誤民之輩,闖王斷不可重用。”顧君恩說道。

“我有分寸,且讓他們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