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大明北廷滅亡之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令勳戚、百官以及太監捐餉,向各鎮派遣監軍,下罪己詔。但都這些措施都於事無補,都是徒勞的。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

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

京師外城各處響起民謠,京師城的百姓或是主動、或是被闖軍細作所鼓動,在街頭巷尾唱起了迎闖軍的民謠。似乎京師城的所有人都殷切期盼著這位闖王進京。

遊走在街頭巷尾傳唱造反民謠的百姓此時也無人管束,各大衙門大門緊閉,已經是晌午時分,本該在衙門辦公的官員早已不見了蹤影,或是已經南下,或是龜縮於家中閉門謝客。

襄城伯李國禎統領的三大營兵馬屯駐於城外,大順軍一到,李國禎立馬遣人到大順軍營中投降。

赫赫有名的大明三大營,以最恥辱的方式完成了他的謝幕表演。

三大營的火炮、火銃等武器轉瞬之間全部完好地落入大順軍之手,尤其是火炮,成為了大順軍攻城的利器。

得知三大營一銃一矢未發便投降闖軍的訊息,崇禎心如死灰,他只能派遣身邊最信任的內官上城垛監視士兵守城,但這些又飢又餓,又疏於訓練,糧餉不足計程車兵如何能夠守得住百里長的京師城城牆?

崇禎披頭散髮,環殿繞走,時而捶胸頓足,時而高聲嘆息:“內外諸臣誤朕!大臣皆可殺!可殺!”

而此時殿內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大臣,只有幾個戰慄無策,噤若寒蟬的內官。

“大明的江山,到底還是葬送在了朕的手裡,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崇禎自顧自地說道。

壞訊息接踵而至,很快崇禎又得知了外城已經失守的訊息。

崇禎給三位皇子換上平民的衣服,讓他們逃命去。

他現在非常後悔沒把三位皇子送出去,但已於事無補。

李邦華、李明睿給過他機會,馮元飈父子也給過他機會,最後沈廷揚和朱琳澤也給過他機會,但最終還是因為他的優柔寡斷,三個皇子一個都沒送出去。

崇禎拔出寶劍前來尋周皇后,周皇后非常平靜,早已在殿中的房樑上為自己準備好一條白綾。見崇禎來,周皇后朝悽然一笑:“妾乃一國之母,必不能為賊人所擄,妾身自當殉國。”

夫妻二人相視而泣,死前見了崇禎最後一面,周皇后再無牽掛,含淚而去。

闖軍還沒有打到內城,但此時宮內已經亂做一團,到處都是收拾財物奔命的內官和宮女,崇禎也沒有時間顧他們,他也該準備上路了,要是走得晚了,就要落在李自成手裡。

他堂堂大明朝的皇帝,怎能被賊人所擒?

“你們都走罷,都走罷。”

崇禎揮揮手,示意最後幾個跟隨他左右的內官,讓他們逃命去。

內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王承恩示意他們逃命去,幾個內官散去之後,崇禎的身邊只剩下王承恩的一人。

崇禎回到武英殿,尋了跟白綾,臨走時瞅見去年沈廷揚獻給他的大明輿圖。

伺候崇禎這麼多年,崇禎沒開口王承恩也知道崇禎的意思,王承恩拿起拉住,點燃了大明輿圖,崇禎眼睜睜地望著這副大明輿圖被烈火吞噬,直至化為灰燼。

崇禎來到煤山上,南望關河最後一眼,目光所及之處不是錦繡的山河而是戰火繚繞的紫禁城和京師城,這便是他的江山,他一生之寄託。

在一般人看來,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是無邊無際的,可以命令任何人,命令一切。

然而,無論是九五至尊還是升斗小民,都不過是歷史的奴隸罷了,沒有至高無上的人,更沒有不受約束的權力,有的只是浩浩湯湯的歷史洪流。

攻佔京師城如此順利,這是李自成沒有料想到的,沒有預想中的血戰,更沒有曠日持久的圍城,僅僅三天的時間,京師城就為闖王敞開了大門,迎接這位京師城新的主人。

李自成青衣箭袖,意氣風發地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由德勝門進入了京師城。劉宗敏、牛金星、顧君恩、宋獻策等大順文武大運陪同在李自成左右,身後則是數萬紀律嚴明的大順軍。

李自成追憶往昔、感慨萬千,他還是陝西一個小小驛卒的時候,未曾想過會有今日,他和大明朝千千萬萬百姓一樣,只想混口飯吃,聊以度日,平平凡凡地當一個順民度過此生,可惜造化弄人,老天並不給他這個機會。

街道兩旁是焚香置案頂禮膜拜的京師城百姓,百姓們高呼:“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有的百姓帽子上還寫著順民二字,對於他們這些小民來說,無論是大明還是大順,他們的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大順軍將士邁著勝利的步伐,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京師城,行至承天門,李自成勒馬停下,取出弓箭,一箭射落承天門上“奉天承運”的門匾。

“從今往後,這天不再是明朝的天,這運也不再是明朝的運,而是我大順之天!大順之運!”

李自成面對承天門舉弓高呼道,承天門之後,就是威嚴聳立的皇城,帝國的心臟權威所在。

“永昌皇帝萬歲!大順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