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入關【4k】(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舉不僅是為了改善小民的口味,也是為了犒勞自己的味蕾,雖然這個時代也有姜、麻等物可以調製出不錯的辣味,但沒有辣椒朱琳澤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除了土豆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玉米的表現也不好。土豆、玉米、番薯的種植朱琳澤分別從福建、廣東以及西班牙人手裡各買了一批。除了福建的番薯種子產量勉強能達到他的預期之外,土豆、玉米的表現都讓他感到很失望。
不知道是不是品種問題,朱琳澤手裡的玉米種子,無論是本土的還是西班牙從馬尼拉帶來的,長出的玉米棒要比後世小的多,這就算了,剝開皮,一個玉米棒上只是稀稀疏疏地長了幾顆玉米。
而且土豆和玉米都很怕當地的蟲,尤其是土豆不僅怕蟲,還容易得病。
這讓朱琳澤一籌莫展,朱琳澤現在身邊也沒有像樣的農學專家,負責育種的都是種植經驗豐富的老農,育種全憑經驗,說白了就是全看臉。
宋應星現在倒還活著,現在也閒賦在鄉,年初宋應星辭官回鄉的時候朱琳澤就三番五次遣人去江西希望請宋應星出山,都被拒絕了。弘光朝初立,又請宋應星出來當弘光朝的官,希望藉機能夠將宋應星納入麾下,宋應星還是辭而不就。
朱琳澤非常鬱悶,有本事的古人一個比一個傲氣,李定國花了數月的時間軟磨硬泡,連蒙帶騙,兜了個圈子才納入麾下。閻應元、宋應星這兩個文人更是鳥都不想多鳥你。
朱琳澤非常羨慕那些隨隨便便忽悠一下古人就納頭便拜,瞬間就對你死心塌效忠的穿越者。
這樣的人他這麼一個都遇不到呢?
“頭前溪和鳳山溪的水利設施花了多少錢,何人督造?”
朱琳澤越想越鬱悶,倒是腳下頭前溪的堅實的防洪堤壩和周圍縱橫交錯的灌溉、排水溝渠讓他心情大好。
修建頭前溪和鳳山溪水利設施的時候朱琳澤已經回南京了,這件事情全權由陸聞達負責。
“頭前溪是由落第秀才戴世英督造,鳳山溪由戴世傑所督造。前前後後總計花了十三萬兩白銀。”陸聞達不假思索道。
“聽這名字,這兩人是兄弟?”朱琳澤有些好奇。
“正如王爺所言,的確是兩兄弟,此二人也是我好不容易才從移民中找出的精通水利的人才,他們在鄉之時,組織鄉民興修過水利灌溉農田,鳳山溪和頭前溪不大也不長,因此修起來也沒什麼的難度。就是王爺趕著工期,要求趕在今年雨季之前修完,頗費銀子。”陸聞達回道。
“修的不錯。”
朱琳澤讚許道,離開竹塹的時候朱琳澤清楚地記得只給竹塹留了二十五萬兩白銀,餘下的白銀他都帶到南京了,那時候朱琳澤還沒到通州撿銀子抄魏德藻老家。
那時候他的全部家當也就和西班牙做絲綿生意所得的七十八萬兩家底,這七十八萬兩又往京師送了十三萬兩。他開銷又大,採買物資原料向來都是大手大腳的,因此能留在竹塹的銀子並不多。
二十五萬兩白銀,單單興修水利一項,陸聞達就敢掏出十三萬兩,可見陸聞達還是很有魄力的。
“本王記得竹塹存銀就二十五萬兩,你敢拿出十三萬兩修水利,你膽子也夠大的。”朱琳澤說道,放眼整個大明朝能像他這樣花十三萬兩修水利的可不多見。
“水利不興則農業不振,農業不振則人心思亂。”陸聞達想起竹塹即將斷糧的那些時日,朱琳澤從江南籌來的糧米抵達竹塹的時候,竹塹的存量僅僅只夠吃四天。
“王爺從江南籌集來的糧米要再晚到四五天,竹塹恐怕就要沒了。當時屬下將空米袋裝上沙子,讓海軍的弟兄們深夜離港,翌日中午進港,讓李營官擇親信之人當著移民們的面從港口卸貨裝車,大搖大擺地搬進糧倉,詐稱是從福建買來的米,這才穩住民心。”
陸聞達的這番話,讓朱琳澤想起初到南京之時的唐王府庫大使劉鬥勾結應天府丞劉堯等人盜賣疫民救命糧的舊事,輕描淡寫地說道:“你這法子是跟劉鬥和劉堯他們學的?”
“非也,非也。”
聽到劉鬥和劉堯這兩個名字,陸聞達渾身一顫,劉鬥是怎麼死的陸聞達記得清清楚楚,當初朱琳澤殺了劉堯之後腰刀割不下腦袋,還是找來劈柴用的斧頭一斧頭一斧頭才將劉鬥腦袋給剁下來的。
劉堯也因為此時丟了官,陸聞達也聽說朱琳澤隻身北上勤王,力挫大順軍左營精銳,在南京又以霹靂收到夥同左良玉高傑等人擁立福王。
凡此種種,陸聞達越來越覺得朱琳澤已經不僅僅是能力出眾的問題了,一個藩王敢擁立另一個藩王為君,還堂而皇之違背祖制索要開府治事之權。這是得要多大的膽子和魄力才能幹成的事情?
陸聞達本來還想兜售給朱琳澤一些馭下之術,御勢之道這些帝王術的學問。
現在看來是他多心了,他這個學生無師自通,無論是民事還是軍事亦或是政事,做的都比陸聞達預想的要出色。
現在朱琳澤在他面前提起劉鬥、劉堯陸聞達就懷疑朱琳澤是想借這兩天人的成年舊事敲打他,免得他手握一方大權翹尾巴。
“屬下不敢,竹塹的錢糧屬下可是管的清清楚楚,賬目也是明明白白,一分銀子、一粒糧米也不敢貪。”陸聞達急忙解釋道,“王爺前前後後賜給了屬下千畝良田,每月俸銀高達百兩,有這些良田和俸銀足夠屬下用度,屬下不敢心存他想。”
“陸長史的為人本王是放心的,這次有個故人來竹塹,陸長史可想一見?”朱琳澤笑眯眯地對陸聞達說道。
“何人?”陸聞達問道。
朱琳澤拍拍手,讓親隨們將正好奇地在水田裡摸稻秧摸田螺的朱聿鍵請了上來。
朱聿鍵不是不識五穀之輩,在南陽的時候朱聿鍵就經常去唐王府的王莊王天巡視。
不過河南少有種植水稻者,就算有也是旱田,朱聿鍵還沒見過正兒八經連成片的水田,因此朱聿鍵非常好奇。
朱聿鍵的變化實在太大,陸聞達一時竟沒認出朱聿鍵來,呆愣愣地望著這個赤腳,提著下襬兜著一大把田螺的中年人,半晌才不確定地開口道:“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