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北伐之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朱聿鍵這架勢,朱琳澤已經明白了朱聿鍵的來意,朱聿鍵是投奔他來了。
鳳陽高牆八年的牢獄時光已經磨平了這位昔日意氣風發的唐王的稜角,在淮撫路振飛探視朱聿鍵之前,朱聿鍵在鳳陽高牆內由於拿不出錢賄賂看守的太監,飽受看守太監的折磨。
“閩王。”
朱琳澤正要開口,哪知朱聿鍵竟然先他一步開口,不以輩分相稱而以爵位相呼。
“唐王快請。”
朱琳澤將朱聿鍵迎入江東大營的府邸,同時交代幾個伙頭兵給朱聿鍵的扈從準備些吃的。
沈瑩見來者是老唐王,朱琳澤的長輩,親自給朱聿鍵和曾氏上茶問好。
“說出來有些難為情,今日你大伯這張老臉也不要了,孤此番前來是來投奔親戚的。”
朱聿鍵放下茶盞,躊躇半晌,還是說出了那句令他難為的話。在民間叔伯投奔侄子都是不光彩的事情,更不用說朱聿鍵還是個藩王。
“朝廷不曾發供奉給唐王?”朱聿鍵的落魄程度出乎朱琳澤的預料,弘光朝廷就是再窮也不至於窮到沒有錢糧接濟朱聿鍵這個藩王。
“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只要來了兩石雜糧和幾兩碎銀子。”朱聿鍵有些不好意思,“目下國事艱難,孤也不想成為朝廷的累贅。”
朱琳澤思慮良久,說道:“倒是有個去處,本王過幾天就要去竹塹,唐王可願去竹塹?”
朱琳澤是藩王,朱聿鍵也是藩王,朱聿鍵還是他大伯,在他身邊也不合適。
朱聿鍵要是肯去竹塹的話也不錯,至少能夠震懾一下鄭芝龍,況且祁逢吉走後竹塹也需要有人坐鎮。
竹塹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名,由於朱琳澤的緣故,南京百姓對這個地名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甚至在江南的其他州府,知道這個地名的人也不少。
朱聿鍵和曾氏一路走來,路上多多少少也聽說過,竹塹乃是新闢之地,且孤懸於東南海疆,曾氏聞言不悅,正要開口,卻被朱聿鍵攔住。
“孤願去竹塹。”朱聿鍵倒是很乾脆,同意去竹塹。
曾氏的臉色朱琳澤也看在眼裡,知道她嫌那地方是個煙瘴之地。不過做主的還是唐王朱聿鍵,朱聿鍵既然願意去,曾氏的意見和態度不重要。
朱聿鍵剛剛到南京不久,沒處去,朱琳澤索性就將朱聿鍵留在江東大營的府邸,讓後廚加菜請他們夫妻二人一起吃了個飯。等南沙島那邊的絲綿瓷器裝船完畢之後,再帶他們去竹塹。
定策之事已成,朱琳澤現在準備動身去竹塹,因此朱琳澤將駐軍江北的馮雙禮調回了江東大營,負責坐鎮江東大營。
晚間沈廷揚和倪元璐來找朱琳澤,詢問朱琳澤開府之事,朱琳澤三言兩語搪塞了過去,他現在不急著開府,正好也吊一吊那些文人的胃口,不讓他們覺得閩王府的幕僚太過廉價。
“四鎮上疏請響,請求開鎮,南京往年的餉米都解送了京師,目下就靠馮巡撫從天津帶回來的三十幾萬石漕米撐著,這個南京的戶部尚書,不比京師的戶部尚書好當。”倪元璐大倒苦水。
倪元璐說的也在理,大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是夏稅秋糧,眼下才是春末夏初,夏稅的徵收工作才剛剛開始,此時南京的國庫比京師的還要乾淨。
四鎮請求開鎮,是除了左良玉之外的另外四鎮,左良玉有武昌,守著武昌的一畝三分地小日子也能過的很滋潤,但另外四鎮目前還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