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翻山鷂高傑【4k】(第1/3頁)
章節報錯
馬總督不是支援擁福王為監國嗎?怎麼能和史閣部說這番話?
黃得功不明所以,正要問個究竟,但被一旁的盧九德看在眼裡,盧九德拉住黃得功並朝黃得功使了個眼色,示意黃得功不要多嘴。
“馬總督所言甚善。”
史可法覺得馬士英說得有道理,福王朱由崧到南京以來夜夜笙歌,醉生夢死,確實沒有明君之相。
閩王朱琳澤和左良玉囂張跋扈不說,兩人還公然聯姻。
藩王掌軍並且和擁兵聯姻,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忌,更不用說在大明朝,因而史可法對不守規矩的閩王和左良玉都沒什麼好感。
不過福王立不得,潞王監國也不合適,那到底還能選擇哪一藩監國呢?
“依馬總督所見,何藩適合監國?”史可法問馬士英道。
“神宗子孫又不止福王一人,桂藩賢,可監國,本督已經書信讓梧州的家人去尋桂藩,迎桂藩入南京,現在已經在路上了。”馬士英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套說辭。
“只是本督聽說南京擁福監國的聲音甚囂塵上,還請史閣部回到南京之後,對這些誤國之言加以駁斥。史閣部是留都第一重臣,說話最有分量,只要史閣部表態,那些擁福的宵小必將噤聲!”
擁桂之言正中史可法下懷,這個馬士英也沒東林諸公說的那麼不堪嗎,在國家大事面前還是深明大義的。史可法如是想道。
“馬總督所言甚善!本部顧慮的是南京的強軍都掌握在閩藩和左良玉的手裡,本部一人恐孤掌難鳴。”史可法說出了他的難處,沒兵!
“史閣部無須擔憂,本督身後便是十萬精兵!若是閩藩和左良玉敢犯上作亂,此十萬精兵與天下仁人義士共擊之!”馬士英大義凜然道。
“有馬總督此等公忠體國之臣,大明甚幸!”
史可法大喜,激動之餘忍不住拉起馬士英的手,此時此刻他恨不能將馬士英引為知己。
此時的南京,只見一部打著大順軍旗號的人馬出現揚子江北岸,嚇的南京城的百姓人心惶惶。
但此部人馬並非真正的大順軍,而是翻山鷂高傑的先鋒的騎兵。
高傑一路南下,此時大順在北地已經是人心所向,各個州府的百姓無不盼望著大順軍早日到來,免除他們的賦稅錢糧,嚴懲貪官汙吏。
而對於明軍則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高傑無奈,一路上為了籌集糧餉,順利抵達南京索性換上了大順軍的旗號,打著闖王安民的口號一路南下。
高傑以前就是李自成的部將,裝起大順軍也像那麼一回事,一路上也沒什麼人懷疑,順利的抵達了應天府。
高傑假裝闖軍能夠一路暢通無阻,順利抵達應天府,也說明明朝江北地區的防禦堪憂,無兵可用。要是高傑死真的大順軍,只怕南京城現在就被大順軍包圍了。
朱琳澤和左良玉此時已經在揚子江南岸等候已久,馬士英那邊遲遲不回覆,現在高傑來了,只要籠絡住高傑他大可以不用在意馬士英的態度。
有高傑左良玉的兩鎮人馬支援擁福,再加上他的這一部人馬,就算其他三鎮聯手也不足為懼。
其餘三鎮,除了黃得功稍微能打一點之外,劉良佐、劉澤清之輩不過是土雞瓦狗耳。
“高總兵!邢夫人!”
高傑和他夫人帶著幾名親兵乘一葉扁舟渡江而來。朱琳澤熱情地迎了上去來,主動向他們夫妻二人打招呼,沒擺一丁點藩王的架子。
“閩王,左將軍!”
高傑非常知趣地朝朱琳澤和左良玉行了個大禮,雖然高傑是總兵官,左良玉也是總兵官,兩人看似平級實則不然。
明末總兵多達六十餘人,但總兵掛印稱將軍者僅有八人,左良玉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左良玉自報家門都喜歡加上平賊將軍或者掛平賊將軍印。這是左良玉有別於其他總兵的地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