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東林諸公(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他們這些東林的老一輩清流,也不屑於和馬士英這種人為伍。
史可法拿出馬士英的書信,遍示諸公:“鳳督書信在此,諸公請閱!”
馬士英的書信在幾位東林代表人物中呈遞,錢謙益在看到這封書信之後不禁皺眉,馬士英在書信中是答應擁桂藩為監國,可沒說擁潞藩監國。
倒是侯方域、冒襄等年輕一輩的東林黨人看到書信之後為之振奮,馬士英手上可是號稱有十萬強軍,有這十萬強軍的支援何愁大事不成?
東林諸公在看完書信之後,變現不一,有皺眉搖頭的,要撫掌慶賀的,有神情振奮的。
史可法見東林諸公都覽閱過書信,看向忻城伯趙之龍,趙之龍是南京三大實權大臣之一,趙之龍是勳貴並非東林中人,此次忻城伯趙之龍是應史可法之邀請參加東林黨人的這次會議。
和史可法積極擁潞的態度不同,趙之龍一直一言不發。
“忻城伯,先帝將南京軍政大臣託付我等,是對你我二人莫大的信任,先帝驟然殉國,社稷不幸,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你我應同舟共濟,攜手立賢藩監國,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不負先帝生前所託。”史可法對趙之龍說道。
趙之龍是提督南京軍務勳臣,是除了史可法和韓贊周之外的南京三大實權大臣之一。
“史閣部所言極是。”
趙之龍轉著眼珠子說道,史可法的意思他豈能不明白?史可法是要他趙之龍帶著南京的營兵和閩藩、左良玉等人對抗,阻止福王的監國之禮順利完成,為馬士英、劉良佐、劉澤清等人入南京爭取時間。
趙之龍的心思比史可法要縝密的多,趙之龍覺得史可法太幼稚了,將擁立潞藩的希望寄託在馬士英這種言而無信的小人聖上,而且還只是書信上的承諾。
至於劉澤清、劉良佐等人更是見風使舵之輩,擁福還是擁潞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本質區別,他們要的是定策之功。
擁福擁潞那一邊更有勝算已然明瞭,趙之龍嘴上應承著史可法,心裡卻早已在盤算著回去之後趕緊向福王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他堅持擁福。
鄭森和鄭鴻逵從史可法府邸的大堂裡出來,鄭森對鄭鴻逵說道:“四叔,咱們鄭家也應該馬上表明自己的態度!”
“大侄兒的意思是咱們鄭家是應該擁福還是擁潞?”鄭鴻逵撫著下巴濃密的鬍鬚說道。
“擁福!”
鄭森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目下的局勢擁福木已成舟,只是堂內的東林諸公不願意接受現實罷了,至於史可法,鄭森都覺得史可法的想法過於幼稚,真不知道這個史閣部當初是怎麼當上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的。
“不愧是大哥的兒子!”鄭鴻逵向鄭森投以讚許的目光。
擁福派的主心骨之一是閩藩,雖然閩藩和他們鄭家多有齷齪,但目下福王監國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他們鄭家就算和閩王不和也應該表明他們擁福的立場。
擁福監國之事成,他們鄭家縱然不是定策元勳,但也是定策之臣,多少能從其中分一杯羹,要是擁立潞王,到時候擁立潞王不得,最後他們鄭家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得不到。
“咱們今夜就去拜會一下福王,上表擁立福王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