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擁福擁潞?(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琳澤記得侯方域的老爹是前兵部尚書侯恂對左良玉有過知遇之恩。
難不成東林復社那邊要拉攏左良玉?朱琳澤滿腹狐疑,他倒是不擔心東林復社的人拉攏左良玉,左良玉圓滑的很,對左良玉而言擁福的好處比擁潞的好處大多了,左良玉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知道該怎麼選擇。
侯方域迎面撞見朱琳澤,照面也不打昂著頭就走了,朱琳澤沒有理會侯方域,他壓根也沒把侯方域這個落榜舉子當回事。
見到左良玉,朱琳澤可以確定左良玉不是裝病,而是真的病了。
左良玉非常勉強地從病榻上爬下來,穿好袍服來見朱琳澤。
“左某偶染風寒,身體抱恙,未能出城迎接閩王。”
朱琳澤晉封藩王是遲早的事,左良玉以為朱琳澤要等到南都迎立新君之後才晉封藩王,不想朱琳澤這麼早就晉封了藩王。
左良玉替朱琳澤感到高興,同時也替他女兒感到高興,朱琳澤晉封藩王,他女兒左羨梅就是親王側妃了,在地位上要比郡王妃高上一著。
“侯方域可是來遊說左帥擁立潞王的?”朱琳澤徑直問左良玉道。
“不想東林諸公門戶之見如此深,是錢牧齋讓他來遊說左某擁戴潞王監國的。左某的態度一向是支援福王的。”
伺候左良玉的婢女給左良玉披上大氅,左良玉正了正肩膀上的大氅說道。
“侯公雖對左某有知遇之恩,但軍國大事,左某是有底線的,舍親立疏,違背宗**序,再者較之潞王,福王更賢,沒有理由捨棄福王不立而立潞王。”
病態中的左良玉一副義正嚴詞的模樣,所謂的賢,是一個很模糊主觀的概念。福王朱由崧是什麼貨色,無論是左良玉還是朱琳澤都心知肚明,擁立誰對左良玉更有利,那他就更賢明。
朱由崧就住在左良玉府邸隔壁,左良玉沒少拜訪朱由崧給朱由崧送禮,等的就是朱由崧登上皇帝寶座的那一天能夠給他回報。這個節骨眼上左良玉沒有理由放著已經搞好關係的朱由崧不立去立一個素不相識的潞王朱常淓。
“有左帥這番話,本王就放心了。”
“閩王做事,本帥亦是放心。”左良玉湊近朱琳澤壓低聲音道,“本帥前日已讓王虎臣率八千精銳入駐南京城內,提督南京軍務勳臣趙之龍手底下的兵不堪用,有這八千精銳鎮的住趙之龍,南京方面除了趙之龍的營兵外,再無能用的兵馬。只是......”左良玉到底還是老謀深算,提早就做好了準備。
“左帥是擔心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四位總兵?”朱琳澤知道左良玉在擔憂什麼。
趙之龍的南京京營兵不足為慮,左良玉擔心的是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這總兵的兵馬。
左良玉點點頭,說道:“花馬劉不足為懼,劉澤清也不足為懼,倒是高傑和黃得功的兵馬堪用,我擔心的是高傑和黃得功合兵一處。”
花馬劉就是劉良佐,因為經常喜歡騎一匹雜色馬,故而人稱花馬劉。
這傢伙正奉馬士英進入南直隸之時,沿途淫掠,路過江淮的時候江淮百姓閉門固守,不讓劉良佐的部隊入城。當兵當到這份上已經夠丟臉的了,還有比這更丟臉的事情嗎?有!那就是劉良佐的部隊居然還攻之,不下。
可見劉良佐所部兵馬的戰力實在是堪憂,而且劉良佐的弟弟劉良臣早在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役就已經降清,歷史上滿清南下劉良佐就聯絡他弟弟火速投奔了滿清。
這樣的人沒什麼好結交的,也成不了什麼氣候。至於劉澤清遠在徐州,等他趕到南京黃花菜都涼了。
此四人中部隊戰鬥力較強的也只有高傑和黃得功二人。
高傑原是李自成的部將,綽號翻山鷂,由於綠了李自成投奔明軍,在孫傳庭死之前一直在孫傳庭麾下效力,在圍剿農民軍之時頗為賣力,高傑總兵官是實打實自己靠軍功掙來的,水分不大。秦軍餘部的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鳳瀘總兵黃得功是官軍出身,長期在江北、河南地區和農民軍作戰,兵力較之劉良佐、劉澤清要強。只是黃得功和馬世英的關係很好,不好拉攏。朱琳澤有給馬士英寫過幾封信,只是馬士英的態度不冷不熱,想來馬士英是為了避嫌不想和他這個藩王有過多的聯絡。
在高傑和黃得功二人中,朱琳澤更傾向於拉攏高傑。
高傑自從孫傳庭死之後,就如同一條喪家之犬到處奔命。他和別的明朝總兵不一樣,別的總兵可以投降李自成謀個一官半職,而高傑和李自成有宿怨,投降李自成絕沒有好果子吃。
朱琳澤要趕在馬士英之前和高傑聯絡上,五鎮兵馬中,只要有左良玉和高傑這兩鎮兵馬的支援,擁立福王一事就能確保萬無一失。
“左帥只需控制住南京,高傑、黃得功所部的人馬,交給本王辦。”朱琳澤將做高傑黃得功兩人的工作包攬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