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講武堂【三更(3k)】(第2/2頁)
章節報錯
“武鋼,表現不錯。”
武鋼名列第第一名,這是朱琳澤沒有想到的。目前為止,講武堂所教授的都是文化課,講武堂一期的學員中有不少發過蒙的,文化底子要比武鋼好。
武鋼能脫穎而出,足見其在這方面是下足了功夫。
“謝王爺誇獎!”
得到朱琳澤的肯定,武鋼挺直了腰板,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王爺!學生有一事想問王爺。”
“問。”
“咱們一期的學員,都已經能讀懂文書了,王爺何時讓我們實戰操練?”
“打仗可不止是讀懂文書那麼簡單,你們後續所要學習的東西,本王自有安排。”
認熟了這些學員之後,朱琳澤來到隔壁二期學員的課堂上。
二期學員入學要比一期學員晚很多,黑板上的文字還標註著豆芽菜似的拼音,以方便他們認讀。
將剩下的三套胴丸具足分發完畢,朱琳澤離開了講武堂。
還沒走出講武堂大門就迎頭遇見李定國,李定國在日常訓練之餘還兼職講武堂的教導。
何陽這樣的秀才可以教學員們識文斷字,但戰場上的事情何陽一竅不通。因此朱琳澤讓李定國在閒暇之餘到講武堂給學員們分享一些實戰經驗和訓練心得,順便帶這些學員跑跑操。
“王爺,講武堂一期的學員已經粗通文墨,稍加訓練便可充任士官,以解眼下士官稀缺的燃眉之急。”李定國手上抱著本陸軍操典建議道。
“讓一群十四五歲的孩子指揮大人能服眾?這主意虧你李定國想的出來。”朱琳澤暫時還沒有將這批學員編入軍中的想法,這些學員目前也只是能識文斷字,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屬下十四五歲之時亦能領兵作戰,這些學員個個天資聰慧......”李定國依然不肯放棄他的想法。
“好了,此時日後再議。”朱琳澤有些不耐煩地打斷了李定國,不是人人都是李定國,李定國年紀輕輕能領軍,那些老卒買李定國的賬是因為李定國是張獻忠的乾兒子。而他的這些學員只是朱琳澤的學生,草草下放到軍中老兵們未必會服這些小娃娃。
“屬下還有一提議。”李定國說道,“目下王爺教授的都是步兵的知識,然火炮乃陸戰之神器,王爺何不再招一期學員,專習火炮?”
“這個在本王考慮的範圍之內,往後本王會再另設炮兵科和騎兵科。”
炮兵科和騎兵科都在朱琳澤的計劃之內,只是炮兵科缺乏精通數學之人教授,而開設騎兵科需要足夠的馬匹,朱琳澤現在戰馬也非常稀缺,暫時還無法開設騎兵科。
最頭疼的還是要數海軍的講武堂,開設海軍講武堂至少需要精通航海、火炮、數學等諸多知識的人充當教導,最好還要會一定的中文,這樣的人才朱琳澤目前一個都沒有。
朱琳澤正發愁間,火銃製造廠的一個工匠給朱琳澤帶來了一個好訊息:經過大明工匠和西洋工匠的通力合作,最新研製出的自生火銃,也就是朱琳澤成天唸叨的燧發槍,發火率已經能夠達到八成左右。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朱琳澤有現成的燧發槍,甚至連燧發槍槍擊的具體圖紙都給工匠們畫好了,讓他們照葫蘆畫瓢仿製。
這些工匠也沒辜負朱琳澤的厚望,只用了一個多月就成功地仿製出了樣品。
只是受限於材料和工藝,第一批燧發槍的發火率僅僅只有可憐兮兮的五成,給朱琳澤實實在在地澆了一盆冷水,
用這樣的燧發槍朱琳澤還不如直接用火繩槍靠譜。
因此第一批燧發槍樣品出來後朱琳澤壓根就沒有打算量產這玩意兒。
用發火率只有五成左右的燧發槍還不如用現有的火繩槍靠譜。火繩槍雖然需要背一更礙手礙腳的火繩但至少發火率還是靠譜的。
當然,失望之餘朱琳澤也沒有放棄燧發槍,而是將樣品丟回去,讓工匠們繼續想辦法改進。
這幾個月以來,工匠們也著力於解決燧發槍發火率低的問題,圍繞著燧發槍的槍擊進行改進。
改進的效果是有,只是將發火率提高到了六成左右,遠沒有達到朱琳澤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