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講武堂【三更(3k)】(第1/2頁)
章節報錯
送走沈剛和錦衣衛百戶楊文後,朱琳澤開始著手考慮新一輪的擴軍事宜。
海軍的新水手暫時還沒招募到位,但第一批的南京流民已經抵達竹塹數日,人數高達一萬一千餘人。從這一萬一千餘人中挑選出一千多名青壯也不是難事。
體弱多病的流民都倒在了流亡的路途上,能或者抵達竹塹的流民,身體素質不會差到哪裡去。
陸聞達彙報滯留在南京的流民人數有三萬餘人之多,並且流民人數每天都在不斷增加。根據流民人數,朱琳澤這次可以分三個批次進行擴軍,每個批次擴充五個連,每批擴充兵員一千零五十五人。
就是盔甲廠、被服廠、軍械廠、火炮製造廠、火銃製造廠等工廠的產能會跟不上,新兵的軍服、甲冑、武器等物無法及時跟進。
不過這也無妨,沒有武器可以先讓新兵先走正步跑操,訓練新兵的紀律。
竹塹城的陸軍講武堂已經竣工,隔壁的海軍講武堂還在搭建之中。
陸軍講武堂門口懸掛著一副門由朱琳澤親筆手書的門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竹塹現在是他的小王國,天高皇帝遠,他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沒人管得了他。
朱琳澤走進講武堂,身後跟著幾個手捧著十三副胴丸具足,這次和倭寇作戰總共繳獲了二十三副比較完好的胴丸具足,朱琳澤挑了十副比較好看的讓沈鐵送給崇禎。
倭寇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繳獲的胴丸具足朱琳澤計程車兵穿不了。朱琳澤想了想還是拿來獎勵給講武堂的娃娃兵,這些娃娃兵大都是十四五歲左右的年紀,給他們穿正合適。
屢試不第的秀才何陽正站在講臺上用粉筆將朱琳澤編纂的《陸軍操典草案》抄錄在黑板上:軍紀者,軍隊之靈魂也,軍隊必須有嚴肅之軍紀......
“王爺!”何陽尚未抄錄完畢,就見正站在門口的朱琳澤,急忙放下粉筆,拍了拍沾滿粉塵的雙手,向朱琳澤行禮致意。
“起立!”
武鋼高喊起立,五十多名穿著陸軍紅衣黑褲制服的學生兵齊刷刷地站起,隨即向朱琳澤鞠躬齊聲道:“講武堂一期全體學員,見過王爺!”
“坐!”朱琳澤示意這些學生兵坐下。
聽到朱琳澤命令他們坐下,這些學生們也不扭捏作態,隨著武鋼高聲喊坐,全都齊刷刷地坐下。
“何教導,這些學生們的功課學的如何?”朱琳澤問何陽道。
陸軍講武堂目前只辦了兩期,這些學生在南京之時就已經開始識文斷字,是第一期陸軍講武堂的學員,隔壁教室的第二期學員則是來到竹塹後才招收的。
“這些學生天資聰慧,有些學生原來也是發過蒙的,也讀了些《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認得些許字。”何陽不無驕傲地回答道,“在座的學生現在全都已經能夠流暢閱讀王爺的陸軍操典。”
王爺剛剛讓他使用黑板和粉筆的時候,何陽是拒絕的,覺得使用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不僅離經叛道,有辱斯文,但用了大半年下來,何陽也慢慢體會到了黑板和粉筆的好處。
大明朝的塾師,一個人最多教十幾個學生就手忙腳亂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一個集講解、問答、展示於一體的平臺。學生塾師需要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
講臺、黑板和粉筆非常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可站在講臺上向所有的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由於教學的內容是統一的,也可以向講臺下的所有學生提問,學生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舉手提問,當場解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後世看來稀鬆平常、微不足道的東西,在此時卻是個不小的變革。
私塾教出來的學生好比精雕細琢的工藝品,雖然精美但是費時費力,產量非常有限。講堂教出來的學生好比是工業品,雖然沒有工藝品精緻,但勝在產量高。
朱琳澤開設講武堂的目的不在於培養傑出的將軍,而是旨在培養能夠令行禁止,絕對貫徹自己命令計程車官和基層指揮官。
將軍能力的高低決定一支軍隊的上限,而基層軍官組織力、執行力和高低決定一支軍隊的下限。
等到第一期的講武堂學員學成畢業,不但能夠緩解快速擴軍士官匱乏的窘境,也能大幅提升軍隊的組織度。
何陽的薪資和所教授的學員數量掛鉤,這些學員非常守規矩,很好教,要是有可能,何陽現在恨不得再多收五十個學員,拿雙倍薪資。
現在何陽不僅自己接受了粉筆和黑板,也不遺餘力地向新來的教導訴說黑板和粉筆的好處。
“拿成績單來。”
朱琳澤讓何陽取來學生們的成績單,隨即念出成績單上名列前十名的學員名字,將胴丸具足一一分發給他們,當做獎勵。
拿到盔甲的學員們歡欣雀躍,成績稍差沒能拿到盔甲的學員不免有些氣惱,心下暗暗發誓一定要加倍努力,爭取成績超越前面的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