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暴利【一更(3K)】(第1/2頁)
章節報錯
索爾在岸邊蹲守了幾天,終於蹲守到了一艘西班牙馬尼拉帆船。
這艘馬尼拉帆船滿載著從中美洲運來的白銀橫渡太平洋前往馬尼拉。
當然這筆白銀最終大部分還是透過“絲銀對流”流入了中國。
1580年至1643年是中西貿易的鼎盛時代,平均每年都有27至28艘中國商船滿載中國的手工業製成品前往馬尼拉換回一船又一船的白銀,其中最受歡迎的大宗商品便是絲織品。
而到了滿清入關後每年前往馬尼拉的中國商船僅有6至7艘,中西貿易由此進入停滯階段。
每年從美洲橫跨太平洋流入中國白銀的數量後世學者沒有準確的統計資料。比較權威的三個統計資料如下全漢昇認為是50噸,艾維四認為是57至86噸,而弗林認為是125噸。
就算取最保守的資料每年也有50噸白銀流入中國,這還僅僅只是西班牙一條航線流入中國的白銀量,同時期的日本也是中國白銀的供應大戶。
16世紀至17世紀中葉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估計在7000噸至10000噸。
只是很可惜,這些白銀多數是躺在大戶人家的地窖裡發黴,中國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最終卻沒能將這些資本轉換成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進行擴大再生產,攫取更大的利益。
這些白銀在晚清還是吐了出來,被列強們搶了回去。
這艘馬尼拉帆船的船長名叫布蘭卡,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中年人。
橫跨太平洋的這條航線雖然辛苦而又兇險,但卻利潤豐厚,這條航線他走了有十一二年。
往年要是向北偏離了航線,他會選擇在福爾摩薩的雞籠或者淡水港進行補給,然後在向南航行前往馬尼拉。
只是這一次航行出現了變故,等他靠近雞籠港和淡水港的時候發現停泊在港口的船隻全是掛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的商船。碼頭上的炮臺還向他開炮示警,他只能灰溜溜的南下。
他在美洲還沒聽到西班牙在福爾摩薩的兩座港口已經丟失的訊息。
索爾向布蘭卡介紹了朱琳澤,聽說朱琳澤明帝國皇帝派遣到福爾摩薩開闢貿易據點的國王時,布蘭卡對此非常感興趣。
或許他們可以利用這個新開闢的港口和明帝國進行交易,甚至為偏航的西班牙船隻提供補給,他要把這個訊息告訴身在馬尼拉的菲律賓總督。
尼古拉斯雖然是個基督徒,但同時也是個信奉媽祖的異教徒。尼古拉斯自從壟斷了中國和日本商品供給後,變得越來越貪婪。馬尼拉方面早就對尼古拉斯非常不滿。
布蘭卡橫穿太平洋,幾個月沒有獲得補給,更不用說像樣的洗漱,布蘭卡身上的味道實在燻人,但他還是整理清楚衣冠,帶著佩劍拜見了朱琳澤。
布蘭卡琢磨著怎麼利用朱琳澤,朱琳澤也在琢磨著怎麼利用西班牙。
他在臺灣最大的敵人不是西班牙人,也不是荷蘭人,反而是同為中國人的鄭氏集團。
而西班牙和荷蘭方面巴不得中國方面有人能打破鄭芝龍對貿易商品的壟斷,這反而對他們有利。
朱琳澤囤積了一批絲綢本來打算找個時間運到馬尼拉賣,賣給荷蘭人倒是方便也近,不過荷蘭人和鄭芝龍走的比較近,賣給荷蘭人很快就會被鄭芝龍察覺。
既然現在有帶著銀子的西班牙人送上門,將這一批貨物賣給西班牙人也無妨。
朱琳澤和布蘭卡寒暄了一陣,馬尼拉總督是誰他不知道,不過他知道這個時候的西班牙國王是腓力四世,祝賀了這位國王一番,同時又聊起了歐洲各國間的齷齪事。
這讓布蘭卡大感意外,就連精通西、葡、荷、日四國語言的尼古拉斯對歐洲理解都很模糊。這個年輕的明帝國國王居然對歐洲國家如數家珍。
寒暄過後,朱琳澤帶布蘭卡去他的倉庫,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賣貨而已。
“這些綢緞和棉布還有瓷器,您都賣給我?”布蘭卡有些愣神。
這是一筆非常誘人的買賣,因為中國商品供不應求,馬尼拉方面對中國輸入的手工業品一直都是免稅。但尼古拉斯卻佔著壟斷地位坐地起價,這讓馬尼拉方面一直非常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