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祖近來如何?”朱琳澤想起了沈鄘,將沈瑩從崇明接出來後,就再沒見過沈鄘。

“不是很好,多年的頑疾了,吳醫師也給老爺子診斷過,只是老爺子的病連吳醫師這等神醫也束手無策。”沈廷揚嘆了一口氣,接著對朱琳澤道,“吳醫師聽說你馬上就要去臺灣開臺,把一家老小全都從吳縣接到崇明,說他在崇明等你,他還讓我問問你,那個什麼能夠一窺微觀世界的神器有沒有著落了。”

朱琳澤為之汗顏,吳又可在瘟疫徹底被控制之後,第二天天不亮就偷偷摸摸地回吳縣老家,朱琳澤還沒來得及請吳又可吃一頓慶功宴。

瘟疫能夠被控制,多虧了吳又可。沒想到吳又可這麼執著現在還對那個只存在於朱琳澤記憶中的顯微鏡念念不忘。

“吳醫師將一家老小都帶到崇明等本王,難道他也要去臺灣?”朱琳澤眼睛一亮。

“看著這陣仗的確是。”說著沈廷揚拿出三張面值一萬兩銀票給朱琳澤,“這是老爺子,也是我們沈家的一點心意,王爺拿到南京城的票號內換成現銀吧,開荒談何容易,需要用到銀錢的地方很多。”

朱琳澤也不矯情,直接謝過沈廷揚,收下了這三張銀票。他現在賬面上能動用現銀只有三千多兩,朝廷只給他撥了三千石稻穀以作開臺只用,早先囤積稻米他也不敢賣。正是缺錢的時候,送上來的銀子哪裡有不要的道理。

有個有錢的老丈人,真好。

送完銀票,沈廷揚又和朱琳澤聊了幾句,隨即又去看望沈瑩。

肖琦帶著幾個健壯的家丁,押著輛車遮的嚴嚴實實的車,向船上的朱琳澤招手。

“肖僉事,別來無恙。”

朱琳澤讓人將肖琦接上船,肖琦已經透過兵部武選清吏司的考校,升了個正四品的僉事。只是肖琦沒有錢孝敬那些貪得無厭的京官,也捨不得借京債,要是有錢,撈個從三品的指揮同知回來也是有可能的。

“王爺此番要遠赴那個什麼臺......臺......臺灣,肖某一介武夫無可相送,肖某知道王爺喜歡火器,就從附近的千戶所湊了兩百二十杆鳥銃相送。”升了官的肖琦,明顯比以前更自信了,“都是南京的同僚,這點面子他們還是會賣給肖某的,這些鳥銃在王爺的手裡能有更大的用處。”

當塗剿匪之時,朱琳澤所使用的主力部隊便是火銃手和弓箭手混合搭配的軍陣。

弓箭手訓練成本高昂,肖琦沒有能力像朱琳澤那麼豪橫,養五十多名精銳弓手,但火銃手肖琦還是有希望練一練的。

“肖僉事的這份好意,本王領受了。”朱琳澤收下了肖琦送的這些鳥銃。

從汝寧城帶出來的那批火銃,由於使用頻繁,已經報廢得只剩下二十多杆能用了。加上從烏青鎮買的那一百三十杆種子島鳥銃他也只有一百五十杆火銃,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有了肖琦送的這兩百二十杆鳥銃,他現在總共有三百五十杆鳥銃,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只是肖琦送的這些鳥銃做工和成色遠不如烏青鎮買的那批火銃。

南京城的武庫三眼銃庫存倒是還有很多,不過朱琳澤連火繩槍都嫌落後,火門槍這種早就落伍的東西自然是瞧不上,白送他都不要。

燧發火槍和線列步兵才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