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澤在這期間從流民中甄選一百五十名年輕的青壯充當火銃手,將原來府兵中的五十一名火銃手單獨劃出來,編成火銃兵教導總隊,以老帶新,每個火銃兵教導總隊的老火銃手負責具體教授三名新火銃手熟練操作使用鳥銃。

後續朱琳澤還打算組建騎兵教導總隊、和長槍兵教導總隊,以提高不同兵種的專業化水平。

只是現在事務繁多,這些事情還是等到臺灣那邊安頓下來後,再具體實施。畢竟這是在南京,他還是要收斂一點。

這個時代騎兵依舊是機動性最強的兵種,雖然訓練成本高昂,訓練週期長,但朱琳澤並沒有打算放棄。

綜合此前的幾次作戰,騎兵不僅在偵查方面表現出色,對戰場掃尾的工作也做的很好。

日後滿清八旗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他的勁敵,訓練一支堪用的騎兵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騎兵的數量可以不多,但不能沒有。

朱琳澤從流民中招募新兵,部分唐王府的老兵也憋著一口氣,以為朱琳澤要輕視他們這些唐王府的老人。

只是這些新兵暫時只是伙食待遇和他們一樣,每個月並不能領到軍餉,待遇並沒有完全向老卒們看齊,這才讓這些老兵們的心理稍稍平衡。

但金勝帶來的六十一名騎兵,朱琳澤卻不得不給他們發軍餉,不然這些兵油子遲早要去霍霍南京城的百姓。

其他官兵朱琳澤管不著,但他決不能容忍他手底下的兵出現擾民的情況。給這些兵油子發了軍餉,要是他們還敢知法犯法,日後稱職他們也有理可尋。

朱琳澤將兩本小冊子交給金勝,讓金勝和他的親隨學習冊子裡的內容,這兩本冊子裡所寫的東西,就是南陽王王府府兵的規矩。

金勝拿著手裡的兩本冊子,一本書封上寫著《士兵守則》,另一本則是寫著《軍官守則》,他表示很為難。

“王爺,這卻是為難我等了,金某雖然粗通文墨,但麾下這些親隨都是泥腿子出身,皆是目不識丁之徒。”

“你既粗通文墨,便將這兩本手冊裡的內容一字一句地教授與你的手下計程車卒!”

軍紀對於一支軍隊而言至關重要,戚繼光的戚家軍之所以戰鬥力強悍,敵我戰損比非常漂亮,除了戚繼光個人傑出的軍事才能之外,戚家軍嚴明的軍紀也是關鍵因素。

當年三千浙江籍戚家軍開赴北疆,站在大雨之中一天巍然不動,邊軍大駭,始知有軍令。

這還只是後期的戚家軍,由此亦可窺見巔峰時期的戚家軍戰鬥力有多麼強悍,紀律有多麼嚴明。

只是很可惜,最後一支戚家軍最終死於遼東將門爾虞我詐的清算之中。

而這些遼東將門以及他們的部隊,日後多數則是成為大清滅明的急先鋒和主力。

更諷刺的是,大明朝廷在財政最困難的時候,無論是軍餉還是軍械從來都是優先考慮供給遼東的明軍。

大明朝對不起戚家軍,對不起白桿兵,對不起邊軍,對不起衛所軍,對不起天雄軍,對不起東江兵,甚至也有點對不起左良玉等人的軍隊,但唯獨對遼東將門,問心無愧。

而遼東將門交給朝廷的答卷卻是短短十六年間後金軍(清軍)五次入關塗炭生靈。明年還有第六次,這一次遼東將門將充當滿清的惡犬入關噬主,啃食曾經供養他們的大明朝子民。

“流民安置區內有專門聘請來教授小兒識文斷字的學堂,你計程車卒若是肯學,便跟著那幫小兒一起學,塾師的束脩,本王替你們交。”朱琳澤對金勝道,“南陽王王府兵新定下的規矩,能識文斷字計程車卒,經過考察,能識五百字以上者,每月軍餉多八錢,能識千字以上者,每月軍餉多一兩,優先擢升。”

朱琳澤要的不是一隻文盲軍隊,而是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軍隊。在遼東滿清(後金)的細作假造明朝的通關文牒,詐開明軍城門的教訓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