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年第一場瑞雪的降臨,崇禎十六年的悄然而至。

崇禎十六年正月,大明帝國的心臟,京師紫禁城。

深邃的夜空籠罩著紫禁城,一個小太監墊起腳尖,擦了擦手中的火絨,沒擦著。

小太監搓了搓冰冷的手,往手裡哈了幾口氣,又連續擦了好幾次才終於將火絨擦著,點亮了長廊下的燈籠。

燈籠發出的光,將漆黑的長廊照得透亮。

“老祖宗!”

一個面色陰沉,身穿紅色蟒袍的大太監捧著一疊奏疏經過此處,小太監急忙丟下手中的活計跪在冰冷的地板上。

由於過於緊張,小太監不小心手一抖,手中的火絨掉到大太監蟒袍的下襬處,將蟒袍的下襬燒出一個大洞。

“來人,將這個不長眼的奴婢拖下去!”

紅色蟒袍大太監身後的兩個紫袍太監見狀讓人把這個冒失的小太監拖下去。

“罷了,罷了,這小奴婢剛入宮沒幾天。”

紅色蟒袍的大太監擺擺手,無意和這個笨手笨腳的小太監計較。

“老祖宗開天恩啦,還不快謝恩?!”

一名紫袍太監對跪在地上的小太監喝道。

“謝老祖宗開天恩!謝老祖宗開天恩!”

跪在地板上的小太監磕頭如搗蒜。

紅色蟒袍的大太監並沒有理會他們,而是徑直走進了大殿。

大殿內,一個頭戴寶石頂大沿笠子帽,身著一襲樸素黑色盤領袍的中年男子正在燈下批閱奏疏。

中年男子的年齡說不上有多老,但兩鬢早已生出了些許白髮,面容看上去有些疲憊和憔悴,但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質。

他便是此時大明王朝的掌舵人,崇禎皇帝朱由檢。

雖然現在是春節,一年當中最喜慶的日子,但是在朱由檢的臉上找不到一絲喜色。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初四,越牆子嶺入寇的清軍還未退去,同年闖曹雄視河洛,中州地區盡皆落入流寇之手。

崇禎十五年,大明王朝又是在風雨飄搖中度過。

崇禎十六年會有出現轉機麼?崇禎面露憂色。

“皇上,大喜大喜啊。”

紅色蟒袍太監進入大殿跪下道,他將捧在手上的奏疏剛剛捧過頭頂。

“大伴,呈上來罷。”崇禎眼睛一亮,虛抬了抬手道。

他在燈下仔細地閱覽完奏疏,忍不住拍手道。

“好啊!好啊!左良玉這是在新年給朕送上了一件大禮啊!”

崇禎興奮地搓著手,崇禎十六年,終於迎來了一個喜人的開端。

“左良玉敢在闖曹賊軍士氣正盛之際,親率士卒深入敵軍腹地,破敵數萬,斬首萬餘,解救唐王世子!大挫賊軍士氣!應當重賞,唐王世子身陷賊軍重圍,寧死不降,親率親衛同賊軍血戰,亦是勇氣可嘉。”

連日來有看到關於宗藩子弟的奏疏,要麼是陷藩被流寇俘虜的,要麼就是向自己訴苦哭窮要銀子的,要麼就是在地方上惹事被地方官上疏參劾的。終於看到一個有骨氣,像樣的宗藩子弟,崇禎感到有些欣慰。

“這都託萬歲爺的洪福。”王承恩在一旁道,“萬歲爺洪福齊天!”

說到這裡,崇禎像是想起了什麼一般,在案前堆積如山的奏疏中翻出幾份奏疏。

這幾份奏疏是南京勳戚和地方官向他訴苦的奏疏。無一例外,這幾份奏疏全都將矛頭指向了左良玉救下的那個唐王世子朱琳澤。歷數朱琳澤的種種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