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德安府的時候王虎臣只有三四百殘兵敗將,離開德安府的時候,王虎臣卻是帶著兩千多人的隊伍離開。

王虎臣拉隊伍的能力令人咋舌,不僅僅是左良玉的隊伍這麼幹,其他的明朝總兵也是這麼拉隊伍的,農民軍也一樣,他們能在短短一兩年就拉起動輒十萬,甚至二三十萬的隊伍,兵源不都是這麼來的麼?

大明朝的百姓,太苦了。

王虎臣帶走了三千多人的大軍,而留下的則是一個滿目瘡痍,死氣沉沉的德安府城。

離開德安府城,經過高核鎮,過雲夢,入興安,進孝感,最後透過馬溪河來到了武昌府。

半路上他們得知了襄陽已經陷落,左良玉已經帶領主力轉進到武昌的訊息。原本打算到襄陽找左良玉邀功的王虎臣便隨朱琳澤一同前往武昌。

王虎臣是大老粗,他不懂什麼天下大勢,得知闖軍果然西進攻佔襄陽,對朱琳澤佩服的五體投地,將朱琳澤同諸葛亮進行類比。

進了武昌府城王虎臣帶著他兵提著五六千顆硝好的首級進武昌城向左良玉報功領賞,雖然這些首級的水分很大。但是在汝寧大破闖賊的戰績卻是實打實的。

朱仙鎮一戰以來,左良玉的部隊不是在潰逃就是在潰逃的路上,其表現可謂是糟糕透頂。

雖說崇禎帝護著左良玉,但朝中的大臣也頗有微詞,左良玉現在急需用戰功來堵住朝臣的嘴。

王虎臣的戰功對於屢戰屢逃的左良玉而言是及時雨。

“好啊,好啊!虎臣,你可是立了大功啊!這是一場大勝!前所未有的大勝,一血朱仙鎮之恥!”

這份猶如從天上掉下來的戰功讓左良玉欣喜若狂,左良玉重重地拍了拍王虎臣的肩膀。

“虎臣,本帥要重重地賞你,升你為遊擊,不,這麼大的功勞,升你為參將也不為過!”

“還有金勝,身先士卒,帶傷上陣,勇氣可嘉,本帥要升你為遊擊!”

“本帥這就給皇上上疏,為你二人請官!”

王虎臣欣喜地叩頭謝恩。

金勝卻沒有王虎臣的喜悅,他機械地叩頭起身,內心五味雜陳:汝寧城一戰,是一場勝利不假,只是這不過一場小勝,這種小勝真的能洗刷掉朱仙鎮大敗的恥辱嗎?

河南已經丟了,襄陽也丟了,現在荊州也快丟了,武昌地區還能守多久他心裡也沒有數。

金勝是跟了左良玉多年的老卒,他明顯感覺到這兩年來農民軍越打越多,官軍越打越少。

以前是他們追著流寇打,而現在是流寇追著官軍打,打多了金勝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誰才是官軍誰才是流寇。

或許對於德安府的百姓,以及大明朝千千萬萬的百姓而言,官軍的流寇沒有本質區別。

他還能跟著左帥走多遠?

武昌城地處華夏中心,九省通衢之地,依山臨江,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武昌城的城牆在元末戰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朱琳澤所看到的武昌城的磚牆是洪武初年江夏侯周德興負責修築的。磚城東西長五里,南北長六里,周長二十里有奇。

經過明朝兩百多年的恢復和發展,武昌城的內城早已經人滿為患,就連靠近內城的城牆附近的地區也是人煙繁盛,道上行人習習如蟻,來往的商旅絡繹不絕。

朱琳澤一面遊覽武昌城,一面採購前往南京所需的生活物資。

“這是楚王宮,世子爺不進去拜訪拜訪楚王?或許我等還能投奔楚王?”

路過楚王府,陸聞達指著宏偉闊氣的楚王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