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從文,老闆雖然磨叨了一點,但總體來講都是為了你好。”鄧明說道。。。

“我知道,鄧主任。”周從文笑道。

“你雖然老成,做事情也比較穩妥,考慮周到,但……”

“鄧主任,很多事兒都是書裡寫的,我只不過是比較容易感同身受而已。”周從文道,“老闆說的當然都是為了我好,你放心好了。”

“哦?書裡寫什麼了?”鄧明饒有興致的問自己這個小師弟。

“比如說啊,咱們六步洗手法,這事兒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鄧明一怔。

他能猜出來周從文要說的是在洗手之前,肯定有很多患者被感染,所以這才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但那時候醫療條件有限麼,對醫療的認知也不夠完整,和老闆絮叨的那些事完全沒關係。

不過鄧明沒打斷周從文的話。

“200年前……”

果然,就像是鄧明預料的那樣,周從文開始說起200年前不洗手、沒有嚴格無菌手術的事兒。

鄧明有些奇怪,周從文不至於這麼弱智的以為自己不知道從前的簡單和粗暴吧。

但很快,周從文話鋒一轉。

“當時有一個婦產科的醫生髮現事情不對勁兒。”

“哦?”

“流行病學之父,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鄧主任知道這個人麼?”周從文問道。

鄧明啞然。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誰?

流行病學……嚴格的來講臨床醫生很少接觸這方面的知識。

老闆剛剛提到的微環境中,說的各個短板,也和流行病學很少有交集。

“匈牙利布達佩斯szent rókus醫院前就有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的雕像。”

“先不說這個,既然鄧主任不知道,那我就繼續說。”周從文笑著說道,“簡單講,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髮現了19世紀肆虐維也納產褥熱流行的原因——醫生接觸患者前缺乏有效的手消毒。”

“當時維也納的產婦們寧願在家,甚至在街頭生孩子也不願意去醫院。因為,醫院生孩子的產婦病死率超級高,比在家自己生孩子的死亡率還要高!”

“……”鄧明還真就不知道這段八卦,他詫異的看著周從文。

寧願死也不去醫院,醫院的病死率甚至超過在街頭生孩子,這些事兒聽起來像是神話。

可是這種聳人聽聞的事兒雖然特像是假的,鄧明卻知道那都是真的。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很有責任感,是一位好醫生。”周從文給了一個評價,“他在日記裡寫——這使我如此痛苦,生活似乎毫無價值。”

“的確,要是產婦寧肯在街頭生孩子也不去醫院,醫生的挫敗感很重。”鄧明頷首同意周從文的說法。

“當時死去的患者都做解剖,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外科發達的一個原因。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髮現醫師和學生會在驗屍後直接為孕婦施行產檢或接生。”

“擦!”鄧明下意識的罵了一句。

這種無菌觀念,放在現代醫院裡,是要被人打死的。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的發現很了不起,他在自己所在的診所試驗,用肥皂洗手後再接生,產婦的死亡率從18.27%降到了0.19%。”

“鄧主任,是不是覺得0.19%的死亡率也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