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大殺四方(第2/4頁)
章節報錯
........
《2012》單看是一部水準線上的大片。
特效也很出彩,不管怎麼說,都值回票價了!
在這篇影評出現之前,大部分已經習慣好來屋大片套路的觀眾也是這樣覺得的。
但凡事都怕對比。
特別是《2012》還選擇了與《流浪星球》同期上映。
當這篇影評一出。
《2012》與《流浪星球》兩者對比之下,《2012》的劇情簡直相形見絀。
這就讓大多數感覺到自己這次又被好來屋資本當傻子騙了一次的觀眾開始紛紛討伐:
“為了討好龍國市場,強行將諾亞方舟放在龍國製作就離譜。”
“不知道編劇是不是看了冷鋒,臨時加上的臺詞:
‘這活果然應該交給龍國幹,只有龍國才能完成!’
還有‘歡迎來到龍國!’,簡直尬的我腳趾摳地!”
“噱頭大於內容,今年本來是2012年,整出來個世界末日的預言,看起來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把我騙進了電影院,結果就這?”
“末日噱頭一出,吸引了這麼多人的目光,成片卻在視覺效果無比囂張的基礎上,真正做到了故事情節的無比老套。
讓一部本來可以探討如何延續人類文明話題的電影變成了一個逃生題材的能讓觀眾爽到死的視覺效果秀!”
“這部電影裡的漏洞實在是太多了,說個最讓我接受不了的點吧。
方舟計劃內部的工作人員私下找人商量船票,十億一張。
我當時就在想,都世界末日了,紙幣還能有什麼用?”
“莫須有的預言,末日從此降臨,太離譜了。
雖然《流浪星球》中太陽莫名其妙老化導致了末日也很離譜,但顧青最後還是在彩蛋中將原因解釋了。
原因很仙俠,但不在一個宇宙中,宇宙法則不一,起碼在顧青構造的電影宇宙世界觀內,邏輯算是自洽!”
“《流浪星球》帶著星球一起逃離的震撼和浪漫,真的太打動我了。
和《2012》不同的是,哪怕‘火種’計劃的中樞莫斯也毫無防備的暴露在總控室內。
只要人類自己想,就能切換到手動模式,取得總控室的掌控權。
歸根結底,聯合政府還是把人類命運的決定權交給了人類自己,而非機器。
最後,電影中劉培強那句:‘沒有人的人類文明,毫無意義!’,道出末日類科幻作品的終極哲學命題,顧青想給出的答案!”
“《2012》讓我看到西方制度的偽善與狹隘,《流浪星球》讓我看到了華夏文明的擔當與魅力!”
“大家的評論都有理有據,看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但你們這樣顯得我很呆,話不多說,我去買票再看一次小破球!”
“俺也一樣!”
“+1....”
“+2....”
“+....”
.........
一篇影評將《2012》和《流浪星球》之間的優劣明晃晃的擺在了觀眾眼前。
引發了觀眾們激烈的討論。
無數營銷號和恰錢影評人見到這種熱度,哪有不蹭上去的道理。
很快一篇篇如法炮製,內容相差不多的影評和報道出現在了網路上。
顧青只是輕輕一撥動,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似的,引起了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