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王李雋和梁王李澈風風火火趕回京城覆命,當朝向天子講述了兩人眼裡不同的南海神市。

如今卻已沒人在意。

左相房玄齡開口道:“泰山地府,妖言惑眾,詆譭皇權,以讖緯之說亂世,臣請陛下,征討地府。”

右相梁載言亦附和:“臣贊同左相所言,泰山地府不服王教,多年放任鬼魅亂流,陰間之事綱常敗壞,有失天道,大唐奉天承運,當代天巡狩,剿滅此等鬼神敗類。”

朝堂百官一看這風向,頓時一個個出言獻策。

此事看似只是泰山府君對外的謠言妄斷,實則卻是對大唐朝廷如今的一次正面公開挑釁。

事實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天朝威儀不容置疑!

若是不能對此進行最徹底、最兇狠的反擊,其他神祇也會覺得大唐朝廷好欺負,這個讓上貢,那個要供奉,朝廷將徹底喪失主導權和凝聚力。

天子也緩緩道:“大唐休養生息百年,看來許多鬼神妖道都忘了,我大唐以武建國。”

“宣泰山府君入京城覲見,限時三日,澄清原委,若其來了,便再另說。”

“若不來,此番便征討地府!”

“畫聖吳先生,請攜天子劍,承大唐國運,鎮壓陰曹地府百年,令其不得出世,以儆效尤!”

吳道子頷首領命。

“孔穎達、虞世南、諸遂良,三位大儒,帶翰林、進士等儒生三千人,調「十二黃巾力士」,隨畫聖一同出征!”

“監幽衛、兵部、戶部協調配合。”

“後勤全權由右相統籌。”

“三日後,我要泰山之巔,再無任何聲音傳出,再無鬼魅出沒!”天子發狠。

“尊天子令!”

天子這才看向兩位王子。

“肅王為州府發聲,替朝廷交涉,維護尊嚴,朕心甚慰。”

李雋拱手:“此乃臣子本分,犯我大唐,雖遠必誅!”

“著肅王,統龍武軍,清剿泰山周遭妖鬼幽賊,驅逐所有鬼類!維持秩序。”

“是。”

天子又將目光投向另一個兒子:“梁王,妥協於南海龍宮,沉穩有餘,進取不足,隨右相一同,協調此戰後勤。”

李澈也拱手領命。

龐大的帝國機器開始飛速運轉,一切都為了戰爭目標而轟鳴。

……

三日後,泰山府君毫無回應。

誰也不會想到,本是大唐朝廷與幽王之間的幽劫之戰,沒想到雙方對壘之時,反而是大唐王朝先與最強神祇的正面對上。

一個敢說,一個敢打。

河南道,泰山一帶,如今已是一片肅然,飛鳥不見,人跡消失,來此地的唯有各路修行者。

泰山向來是被稱之為封禪之地,自秦始皇祭祀之後,就具有了不一樣的地位,有「直通帝座」之說法,在各朝代眼裡都是神聖之地。

然而就是這麼一處聖地,如今卻變成了一方戰場。

吳奇在一里之外的一座山頭遠遠圍觀。他旁邊是重陽、李宓與黃天。

圍觀眾數量極多,五道七寺的修士盡數到場。

姬湛和孟長歌就在隔壁山頭,龍虎山的邱明成卻在更近一點的地方,茅山眾則是搭建了一處地堡,安全地觀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