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樂水軒論事(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西的西海子。初春暖風拂過這裡,翠柳長堤,綠水盪漾,如同是一卷展開的山水畫。朱煥華和岑國璋坐在水邊東岸的樂水軒。
房間只有他們兩人,中間的桌子上有一座炭火爐,上面架著水壺,咕咕地冒著熱氣。一個茶壺,兩隻茶盞,飄著縷縷茗香,像室外的景色一樣,沁人心扉。
“益之,看你臉色,這次進宮面聖,是不是被皇上訓斥了?”朱煥華提起茶壺,小心地給茶盞倒著茶水,同時問道。
他現在終於熬成了侍郎,不過是工部右侍郎,也是明盟在京師的負責人之一。
“皇上對我重用有加,怎麼會訓斥呢?我們的皇上,用得著的時候,客氣得很。”岑國璋揮揮手不在意地答道。
“那皇上對我們明社產生了忌憚?”朱煥華放回茶壺,左右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問道。
“皇上早就忌憚我們了。這些年,六部九卿可曾有我們明社中一位嗎?到去年年底,工部右侍郎出缺,左選右選,沒有願意擔任這個苦差事,這才落到明夏師兄你的頭上。這不是忌憚是什麼?”
朱煥華喟然嘆息,心中複雜異常。過了許久才緩緩地問道。
“益之,憲政真的是未來的趨勢,現在的良藥嗎?”
岑國璋看了看欄杆處的魚竿,紋絲不動。水面微波盪漾,在垂入水中的的魚線周圍蕩起一圈圈波紋。
他回過身來,在朱煥華身邊坐下,緩緩說道。
“這些年,泰西之學漸入我朝,除了科學,還有政學。大家也逐漸知道什麼叫政體,對政制、權利義務和責任等概念慢慢清晰,不再像此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
朱煥華靜靜地聽著。
“明夏師兄,你說此前我們是什麼政體?”
“君權天授,士大夫共治的政體。”朱煥華答道。
這些年來,這些東西也是明盟內部討論最多的。從不理解不接受,到逐漸明白和領悟,再到各自都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不可以說,從秦漢開始演化,我們就是士人政制?尤其是景陳盛三朝,開科取士,士人政制的特性更為明顯?”
朱煥華緩緩說道:“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朝代更迭,但治理國家的主體都是士大人。”
“沒錯,士大人治理國家,一脈相承。首先他們要確定的就是統一思想,不能你用法家,我用儒家,他用黃老。這樣的話,自己先打起來了。”
看到朱煥華點點頭,岑國璋繼續往下說,“於是,士人前輩們有高遠卓越者,就用了聖賢之學這個框,以儒學為骨架,把符合他們治國理念的東西,都往裡裝。再結合開科取士,建立信奉這一理念的文官系統。”
“那君主帝王呢?”朱煥華忍不住低聲問了一句。
“他們啊,是士人集團集體意志的體現。但是由於士人政體的致命缺陷,他們只能讓出很大一部分權力給到君主。而君主總歸是人,有自己的意識和慾望。往往會與士人集團發生爭權奪利的舉動。君主的爪牙有外戚、宦官和部分文官,所以每朝每代都有各式各樣的黨爭,本質就是君主與士人集團在爭取奪利。”
朱煥華是明盟元老,這種在外面能夠引起驚濤駭浪的言語,私下裡與同仁們不知爭論過多少回,早就習以為常。
“益之,你說士人政體的致命缺陷,是什麼?”
“他們的權力從哪裡來?這一點,對於士人們非常致命。總不能說,我會識字,接受聖賢之學的教育,就有治理國家,統御萬民的權力?這樣說,誰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