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那我們就這麼打!(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到岑國璋說完,薛孚在一旁補充道:“還有我們的工作隊也要跟上。百姓是根本,誰爭取到了他們,誰就能最後贏得這場戰事。前敵委員會正從江淮各地抽調幹部,同時錄事局在天長、滁州開設了兩個講習班,培訓工作隊。部隊打到哪裡,我們的工作隊就要跟進到那裡。”
“根據明盟執委會的決議,我們必須利用這場戰事,對東南的江淮、江南、浙江、豫章四省進行深入地變革。包括土地葛命。這次戰事,各地受害不少,包括地方大戶和地主,都會殃及到。”
薛孚的聲音在會議室裡迴響著,大家都在靜靜地聽著。
“根據情報,被賊軍佔領的各府縣,衙門裡的魚鱗冊、地契等檔案被悉數焚燒。江南、浙江布政司,還有金陵留後的南方總冊庫的文件,也被悉數焚燬。一筆糊塗賬。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聽到這個話題,大家都神情嚴肅。
“土地在我們手裡,都是無主的土地,分給貧苦百姓...根據執委會的決議,我們分地的原則是按每家每戶,同時兼顧每戶的人口多少,以及孤寡老弱...土地政策已經在明盟內部傳達,也會成為工作隊培訓的重點內容...”
聽薛孚介紹完後,景從雲小心地問道,“督帥,我們在收復的各地執行這些政策,肯定會引起某些人的強烈反對。他們提前跑掉,等我們收復地方後又會回來,不僅要收復失地,還要把其它無主的田地強佔了去。我們這麼一搞,他們就撈不到好處。”
岑國璋點點頭,“沒錯,這種情況是可以預料的。關鍵是我們願意站在哪一邊。從黔中、荊楚、淮東,尤其是陝甘的經驗來看。站在大戶那邊,頂多就得到成百上千的大戶的感恩戴德。”
岑國璋掃了一眼眾人,心裡無比篤定。經過陝甘兩年多沉澱,明盟的思想路線已經明確,並且得到內部大多數人的認同。
“這種感恩是廉價的,一旦我們不再願意幫他們剝削百姓,他們就會翻臉。如果我們站在老百姓這邊呢?”
岑國璋的聲音洪亮無比,每一個字都像銅鐘一樣,在眾人的心裡迴響。
“在甘肅,透過分田地牧場,組建互助組,團結互助。再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業公會和牧業公會,截止去年,甘肅農業公會和牧業公會,分別擁有兩百六十七萬和九十三萬名會員。在陝西,這個數字是一百四十五萬和二十一萬。這些會員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對公會和明盟充滿忠誠,對我們共同的事業充滿熱忱!”
楊瑾在一旁補充道,“在江淮,農業公會和產業公會的會員分別是一百三十一萬和七十四萬。這次戰事,充分體現兩大公會的力量。”
“他們積極響應各地工委的號召,出糧出力。不僅迅速籌集了大量糧食,還組織了三十萬民工,透過船運和車運,將這些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他們的支援,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聽到這裡,在座的人心裡都有一種東西在來回激盪。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這種戰爭,被稱為人民戰爭的形式。
在座的人都知道,上百萬農民和產業工人如此盡心盡力地支援明盟,是因為此前確實幫這些老百姓帶去了巨大好處。分地給他們,分鹽場船社的股份給他們,恆產者有恆心。他們在嘗試這種生活的甜頭後,再也不願意失去。
誰敢來破壞他們現在這種生活,無論是天理教的賊軍,還是朝廷官兵,都遭到激烈地反抗。這也是他們大力支援新軍的原因。天理教的聖庫制度,已經透過各報紙和各工委的宣傳,讓無數的百姓認清本質,產生了極大的抗拒。
等到薛孚和楊瑾說完,岑國璋補充了一句,“我們在東南的工作路線已經確定,那麼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幹部問題。只有培訓出合格乃至優秀的幹部,分到各地,紮實工作,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所以明盟執委會決定,在各地的講習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海州幹部講習所。各地經過工作實踐發現的合格和優秀幹部,都送到海州講習所去,深造學習,提高他們的視野和境界,作為我們中高層幹部的預備隊。”
會議結束後,岑國璋剛坐下喝了一口茶,楊金水就來了,說有件重要的事情稟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