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這也算是一種培訓(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仔細一看,麻友貴指的地方是定邊。
定邊,這裡是陝西西北,與靈武接壤,北邊就是一片大戈壁。走這裡幹什麼?
不少人滿臉疑惑,心裡嘀咕著。但高佐良和劉道輔等人卻聽出些意思來,忍不住思量起來,石中裕這樣做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貴子,說說你的理由。”
“是大人。”麻友貴的手指在地圖上畫出一道線,“叛軍集中主力,突破定邊,然後沿著伊克昭戈壁南端向東走,過懷遠、榆林、神木,在保德渡黃河進入河東。再從朔州、大同、張家口直取宣化。宣化一下,京師就危在旦夕。”
聽到這裡,眾人恍然大悟,更是大吃一驚。不少人腦子一片嗡嗡聲,被震得七葷八素。可是冷靜一想,這...這...似乎有點道理。
“叛軍主力是騎兵,他們可以一人兩馬,甚至一人三馬,最大限度發揮機動性。而且這一路都是腹地,沒有什麼軍鎮重兵,多是些地方守備營。叛軍可以趁不備擊潰,或者繞城別走。”
說完後,麻友貴站在那裡,看著眾人的目光,突然有些不好意思,伸出手撓了撓後腦勺。
岑國璋帶頭鼓掌,等到作戰室的掌聲落下,他看著眾人說道:“小貴子的話,可謂是一語驚天,大家都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一位見習軍官站起來說道:“報告!不可否認,叛軍突破定邊,沿邊而走,固然可以避開南邊的平叛主力和北邊的騎兵,這兩支實力最強,對他們威脅最大的軍隊。但風險極高。尤其是京師有京營、西山營、神機營、通州大營等十幾萬兵馬,大同、宣化也駐紮有鎮戎兵,都是精銳之師。他們如果這樣進軍,一旦頓師京師城下,或者受挫宣大,那就危險了,各地勤王之師會把他們淹沒了。”
“是的,是的!”不少人,包括很多參謀官,紛紛點頭附和。
眾人紛紛開口發言,都覺得麻友貴說得有道理,叛軍是有這個可能性。但大多數人覺得風險太高,叛軍不大可能走這條路。只是寥寥幾人,包括高佐良和劉道輔覺得叛軍很有可能走這條路。
“好了,大家的意見都表達得差不多,我來做下總結。大部分人都覺得叛軍走麻友貴說得那條路的可能性極低。”
“說的,還請大人說說你的意見,讓我們受教。”參謀官和見習軍官們紛紛說道。
岑國璋哈哈大笑,跟楊宗烈、薛孚和蘇澹對視一眼,開口說道。
“正弘四年,廢樂王在豫章洪州舉兵造反。當時本官和師兄丘好問分別扼守江州和富口縣,堵住了叛軍北上的水陸兩條路。當時叛軍最好的出路就是飲馬長江,順江而下,攻取江寧,偏據東南,再行北伐。”
“昱明公和本官早就料到了廢樂王的佈局,提前落子,堵死了他的路。當時廢樂王叛軍的處境,跟靈武叛軍的差不多。後來我們平定叛亂,收復洪州後,獲得了一條情報,說叛軍準備兵出饒州,經徽州、太平等地直取江寧城。”
說到這裡,岑國璋意味深長地問道。
“你們說,叛軍此行,風險大不大?”
“大!”眾人異口同聲地問道。
“這就有個問題,站在我們立場上,豫章叛軍走饒州太平這條路,與靈武叛軍走定邊朔州這條路,都是風險巨大。但是站在叛軍的立場上呢?”
岑國璋的聲音猶如暮鼓晨鐘,迴響在眾人的耳邊,不少人心中頓悟。
“大人的意思我們明白了。叛軍坐守靈武城,等到大軍四面圍困,持以日久,早晚是死路一條,不如搏一把。如此算來,對於靈武叛軍而言,走定邊朔州這條路,風險應該要低於坐守靈武城。”
劉道輔的聲音慷慨激昂,透著一股子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