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師兄弟組團忽悠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胡思理稍微愣了一下,朱煥華在一旁卻聽明白,原來這是良玉師兄請胡思理的原因。
過淮安時,自己拜訪過老師和小師弟,無意間提起陳如海的事。老師和小師弟的意見一致,覺得江南還沒有到政清人和的地步,還有許多弊端需要陳如海這位能吏去清除處理。
如此看來,楊瑾師兄應該跟老師和小師弟透過氣,願意不計前嫌,支援覃閣老,讓陳如海回江南繼續當布政使。
另外找個人,先把工部尚書這個空缺佔了,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
“聽恩師說,覃閣老跟他提起過這件事。只是恩師覺得,工部尚書一職他恐難勝任,所以一直沒有答應。”
胡思理對於楊瑾今天為什麼要宴請他,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所以順口就答上了。
朱煥華在心裡冷冷一笑,什麼恐難勝任,無非是楊凌覺得工部尚書過於偏冷,又不能入閣,不大願意費力氣去競爭。
“論和兄,這工部尚書一職,確實是份苦差事。我從南邊過來,聽說一堆的大料陸續自松江和明州起運,透過海上運過來,再從津沽轉運京師。說那是給皇上修建玄都觀和天元宮用的,都是不小的工程啊。誰要是做了這工部尚書,頭號大事肯定是主持這兩個宮宇道觀的修建,吃力不討好,再明公還是不要去湊這個熱鬧。”
楊瑾聽著師弟正話反說,恨不得給他連點三十六個贊。不愧跟在老師和小師弟身邊歷練這麼久,又在江寧那個龍盤虎踞的地方做過正堂官,心思和說話的水平突飛猛進。
胡思理也聽明白朱煥華話裡的意思。
其它時候的工部尚書真是個偏冷差事,但現在的工部尚書真不是。玄都觀、天元宮修建好後,不管誰在工地上辛辛苦苦督造,工部尚書的大功卻怎麼也跑不掉。
現在朝野已經非常清楚,皇上真的十分好道,而玄都觀和天元宮一直是他心念唸的夙願。要是主持修建好了這兩樣,圓了他老人家的念想,簡在帝心,入閣還會遠嗎?
恩師入閣了,自己飛黃騰達的日子就更近了。
看到胡思理有心動的意思,楊瑾補充了一句,“聽說沈首輔和洪次輔推薦覃徽鳳為工部營繕司郎中,督造這兩項工程。有南緣公子的前途在裡面,覃閣老這位財神爺,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支援把玄都觀和天元宮修好。”
可不是嗎!營造工程,只要不缺銀子,其餘的都是小事。有南緣公子親自負責督造,那天底下其它工程都可能缺銀子,唯獨這兩處絕不會缺。
既然如此,做工部尚書就等於是白撿一份大功勞。這麼好的事情,必須說服老師彎腰去撿一撿。
只是聽說工部尚書是沈首輔特意調劑出來,準備安排給陳如海的,洪次輔也不反對。首輔和次輔達成了默契,自己老師如何去搶這個位置?
聽胡思理說完疑惑,楊瑾笑得像只老狐狸。
“陳公在江南勇於任事,卻得罪了不少人。江南很多士子儒生,紛紛來信,說他縱容海虞公邪說橫行,還喪心病狂地打壓東林、紫陽書院等正教宗儒。博瀚公和典林公聞書後氣憤不已,正在組織御史們寫奏章彈劾陳公。”
胡思理眼睛一亮。
朝中很多人心裡有數,如今天下能在輿論上把嘴炮無敵的清流詞臣們壓制住的,只有王門一脈。因為人家真的是有錢又有才,天下排得上的報紙,都在他們手裡。
只要他們不反對,暗中縱容,那些清流御史們肯定能用彈劾奏章把陳如海淹了。但是這種學術上的破事能把一位聖眷正隆的大臣扳倒嗎?
不可能的!無非是皇上顧忌輿論,讓陳如海回江南繼續做藩司。
這樣的話,皆大歡喜。清流們還會洋洋自得,以為他們阻止了奸妄之臣榮升部堂,又取得一次偉大的勝利。
真的好算計啊!
胡思理和楊瑾達成了默契,表示馬上回去勸說恩師。吃了一會飯,便匆匆告辭了。
“明夏,過兩天是陳公之女與昌國公嫡公子定親的日子,你得閒,便代表老師和諸位師兄弟去祝賀一番吧。”
聽了楊瑾的交代,朱煥華愣住了。
“良玉師兄,我來得匆忙,沒做準備啊。到時候去祝賀,總不能空著手去吧。”
“旁邊就是琉璃廠,你去買些文房四寶,玉如意、金叵羅,再置辦一些金銀錁子,去長樂號、鳳呈祥拿四十匹綾羅綢緞。陳公和昌國公都是鐘鼎之家,我們不能太小氣,丟了面子。”
朱煥華雙手一攤,“那我只能從江寧丐幫幫主變成京師丐幫幫主了!”
“不會叫你個人掏腰包!”楊瑾從懷裡掏出一張銀票來,拍在桌子上,“這裡有恆源通的五百兩銀票,拿去花。不過說清楚了,這是明社公中的錢,你就是買根針,也要開了票據給我。否則我沒法交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