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上的心思是這樣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修玄都觀天元宮,是朕的夙願。只是朕體恤國是艱難,國庫困窘,故而一推再推。現在銀子有了,糧食有了,大料有了。連地方都給朕騰出來了。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啊。”
正弘帝開門見山。
“我已經讓兩位國師會同工部營造大匠們,三擬三改圖紙,一觀一宮佈局已然定下。只是現在缺一員得力之臣,督造這兩項工程。你們二位是閣老輔揆,推薦個合適的人選吧。”
督造這兩項工程,是份苦差事,也是份肥差。不僅可以在中間撈足肥厚的油水,修好了還能得到皇上青睞。
但是風險也擺在那裡。不能按時完工,或者哪裡有差池,就是督造不力,會吃大掛落的。
沈平安和洪中貫在心裡把此事的利弊迅速分析得清清楚楚,並且開始揣摩起皇上的心思來。
他到底是真沒有這麼個人選呢?還是有了人選自己不好說出來?
想到這裡,沈平安和洪中貫暗暗對視一眼,迅速達成了默契。
“皇上,天下能臣幹吏比比皆是,但是能擔起如此重任,不負皇恩的,老臣在心裡算了算,好像只有昱明公和岑益之。”洪中貫先開口,引蛇出洞。
“朕怎麼敢請昱明公來督造一觀一宮呢?”正弘帝搖搖頭說道。
沈平安和洪中貫心中透亮,看來皇上心屬岑國璋這位全能型的能臣幹吏。只是人家還在江淮忙著要緊事,皇上不好因自己一己私念而廢國事。所以想讓兩位閣老出來當這個惡人。
沈平安和洪中貫的心裡都有一臺小算盤,飛速一扒拉,都不願意出來做這個惡人。
到時候把岑國璋調來做督造監工,耽誤人家建功立業,肯定會落得埋怨。
人家才二十多歲,耽誤幾年沒關係,但是把這筆帳記在心裡,到時候以此道還施彼身,讓自己的接班人或後人也這麼耽誤幾年,那就大事了。
再說了,把能臣幹吏從緊要國事上調走,去為皇帝修道觀宮宇,天下非議,這個鍋兩位閣老是萬萬不想背的。做首輔次輔,原本就是眾目睽睽,無數人挖空心思想找茬。出頭當這個惡人,簡直就是給都察院那幫噴子御史們遞刀子。
再說萬一岑國璋調走,江淮的事情出現反覆,一旦糜爛,不僅要跟王門一脈結下怨仇,要背的鍋還驟然變大變重數倍。
他倆老胳膊老腿的,實在背不動。
“皇上,覃閣老之子覃徽鳳,雖然年輕,卻是少有的才俊。又在地方歷練多年,德干皆備。現在任工部都水司郎中,何不讓他督造觀宮工程?”
洪中貫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沈平安馬上又補了一句,“覃郎中身負家學,在實務上頗有建樹。去年奉命去疏通潮河、湯河、南河,確保京師津沽運河水量,做得是極為出色。可見在營造這塊,覃郎中還是非常勝任的。”
洪中貫和沈平安的話讓正弘帝心頭一動,尤其是沈平安的話,讓他心裡的天平發生偏動。
不是河工的事,而是身負家學這句話。
正弘帝知道,東南勳貴世家們捐獻的那點錢財和大料,只夠玄都觀和天元宮開工。後續施工和裝修,所需的錢財和大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這個大窟窿需要戶部尚書覃閣老去想辦法。
如果是其他人督造監工,覃閣老肯定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要是覃徽鳳做督造,為了親兒子的錦繡前程,覃閣老你這位做親老子的,還不得好好努把力!
想到這裡,正弘帝的嘴角浮起了笑意。
沈平安和洪中貫看到這情景,心裡如何不知。連忙拱手道:“臣等馬上回去票擬,奏請工部都水司郎中覃徽鳳改任營繕司郎中,督造皇差。”
任世恩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沈平安和洪中貫兩隻老狐狸,揣摩皇上的心意,乾淨利落地把覃北斗父子賣個乾淨,卻沒有出聲。
因為他覺得覃徽鳳督造確實合適,更重要的是他覺得還沒到讓昱明公和岑國璋師徒倆放馬南山的時候。
任世恩掌握都知監,又天天要過手內班司的情報,知道天底下還有很多事,光靠陳如海裱糊一番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昱明公和岑國璋充當泥瓦匠,到處縫縫補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