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練新兵的事,是好還是壞?(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朝是沒有這個先例的,就算三千楚勇,也是做為洪州、江州守備營補充兵員的名義招募的。而且平定思播土司叛亂,需要編練的兵丁,少說也要一兩萬,與祖制舊規不符啊。
想了一會,王雲緩緩地說起一段歷史。
“思播土司從國朝初年就開始不安分。穆廟皇帝時,嗯,應該是永昌五年。內閣在矩州府置黔中按院、學院和都司三衙門,想從司法、學政和兵備開始,為改流歸土做準備。結果黔中思、播、順、水、普、寧六州二十九位土司,反了二十三位,在播州大土司楊昂思的帶領下造反。”
“十萬叛軍圍了矩州城兩年零五個月,七萬軍民,等到解圍時,剩下不過三千餘。慘啊,慘啊。”
“老師,我知道,那次叛亂史稱楊昂思之亂,蔓延三年多,除了黔中,還糜爛了荊楚、巴蜀和桂南等地。老師,平息那次叛亂,朝廷花了多少銀子?”
“兩百萬兩。”
“老師,你信嗎?那回豫東魯西的民亂,只是調集了河陰、嶺東兩省兵,前後不過八個月,就花了兩百萬兩銀子。楊昂思之亂,朝廷調了西川、荊楚、江漢、豫章、江淮、嶺南和關陝七省的營兵,以及九衛鎮兵,前後三年多,只花了兩百萬兩銀子?”
“覃開陽有回閒聊跟我聊起過這件事。說楊昂思之亂戶部只有兩百萬兩銀子的帳,其餘的以抵沖銷賬散於各省藩司,實際上花了八百多萬兩銀子。太祖太宗皇帝以來,諸位先皇積蓄下來的豐裕國庫,被一掃而空。”
說到這裡,岑國璋壓低了聲音,“老師,現在國庫裡有八百萬兩銀子嗎?就算有,當今皇上舍得這麼花嗎?”
王雲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這個小機靈鬼,一眼就看準了正弘帝的命脈。這位天子,最看重的就是國庫盈餘和收支平衡。
正弘帝當皇子時,奉旨踏踏實實辦過幾回差事,知道天底下做事情,離開誰都行,唯獨離不開銀子。
所以他想一掃積弊,大展宏圖,國庫裡必須有厚實的家底。
只要抓住這點,可以少花錢事辦好,內閣和五府再不情願,正弘帝也會力挺。什麼祖制陳規,在省錢這個大前提下,都是個屁!
兩人走得是下山的路。王雲一路上一邊看著風景,一邊思考著上疏練兵的後果。
從陳朝開始,文武分開,武將練兵打仗,文官運籌帷幄,互不干涉。到了前盛朝,就算文重武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文官也不親自去碰練兵打仗的事情,更喜歡動腦子和動嘴,把武將當狗使喚。
王雲知道,只要把暫棄鎮兵和守備兵,編練新兵的好處列出來,皇上十有八九是會同意的。只是飽讀史書,看透世事的他,隱隱察覺到,這份上疏遞上去,可能會開啟一個盒子,放出誰也不知道的東西來。
很快,王雲和岑國璋來到了山腳下,王審綦過來稟告道:“昱明公,大人,德化縣吳知縣在前面等候,說是接兩位去江州城。吳知縣還說,黃府尹去了安德縣安撫死難者家屬,發放撫卹,聞知昱明公和大人來了匡山,正火速趕回來。”
“這個吳時斐,確實有心了。”王雲遊宦多年,對官場上迎來送往的事見得多了。但是像吳雪村這樣心思精巧的人,還真是少見。
知道自己師徒二人上匡山,雖說只是遊玩,肯定會談些機密的事情,所以就老老實實在山下等著,還特意安排了一桌席面送上去。這些都不算,還早早地給去了安德縣的黃知府報了信,省得被上司懷疑想吃獨食。
如此心思剔透,八面玲瓏,確實少見。
王雲轉過頭來,對岑國璋說道:“益之,你對編練鄉兵新勇之事有何想法,擬個條陳給我。我好好斟酌一番,再上疏朝廷。”
聽了老師這話,岑國璋知道,他十有八九是同意了,連忙應道。
“好的老師,我回去就寫條陳。”
王雲昂首闊步地向前走著,不一會,只見吳雪村帶著幾位屬下,其中一位正是縣丞趙應星,在山路口等著。
見到王雲兩人走過來,連忙恭敬行禮道:“德化縣吳雪村率縣丞、主簿、典史等人,恭迎撫臺王公,恭迎岑大人。”
“都免禮。我只是想彌補數年前的遺憾,所以拉著益之到這匡山逛一逛。想不到驚動了貴縣,實在罪過。”
王雲和氣地說道。
“老師,這也正好,我還想著請老師到江州城家裡坐坐,正好與吳縣一起結個伴。”岑國璋在旁邊笑著說道。
“那真是我等的榮幸!”吳雪村微彎著腰,在旁邊笑吟吟地說道,他看向王雲和岑國璋的臉,都笑開了花。
目光在意氣風發的岑國璋臉上一停,吳雪村笑容不變,心裡卻是無比地羨慕。人家這升官速度。
去年結伴進京後,還是同樣的七品官。等人家在國子監進修半年,撈個個賢良博學俊士功名後,比自己高一階,成了上司。
現在共事不過幾個月,人家又是一個竄天猴,成了四品官。自己雖然也分潤了不少軍功,可時往死裡升,也不過六品官。
唉,自己騎著汗血寶馬都追不上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