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師徒結伴遊匡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初夏的匡山,雲霧繚繞,峭崖淵澗,奇峰巉巖,在其中若隱若現,縹緲如仙境。
“老師,這就是三疊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傾洩而下,分落在三塊盤石上。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岑國璋穿著一身勁服,戴著頂大帽,神采奕奕地解說道。要是脖子上多塊牌子,就是一合格的導遊了。
“嗯,確實極為壯觀,撼人魂魄。”王雲捋著鬍鬚答道。
他今天穿著一身青色道袍,戴著一頂方巾。只是他那方巾頂上稍微折了折,沒有那麼盛氣凌人,顯得更加溫雅。
王門弟子們多半學著這麼戴,已經成為士林儒生中的一種潮流,人稱昱明巾。
岑國璋看老師有些疲乏,便建議道:“老師,不遠處有座棲賢寺,風景秀麗,不如去那裡稍坐歇息。”
“好,去那裡坐坐。”王雲點頭答應了。
唐峻來連忙跑去照應,王審綦帶著鄉兵們繼續在周圍警戒,常無相和潘士元在不遠處站著。
王雲看著一身藏青土布衣服,披著蓑衣,戴著竹斗笠的鄉兵,好奇地問道:“這就是你練的鄉兵。”
“是的,老師。只是練兵實際操作是羅人傑、王審綦兩位,我也就在旁邊看看。”
“哈哈,這會你謙遜了。我知道,羅人傑和王審綦兩位練兵,完全遵照你的《練兵手冊》來操作,才練得這些精銳。所以他們兩位,才心甘情願地拜你為師。”
“老師繆讚了,我那本《練兵手冊》,都是胡寫的。”
“我看過了,還真不是胡寫的。看得出,你花了很多心思,有歷朝和本朝諸位名將練兵的心得,也有你的很多想法。‘以儀容、內務、衛生嚴軍令;以站立、列隊、行進明軍紀,以跑步、俯臥、蹬跳壯體魄;以搏殺、擒拿、越野強戰術;以軍歌、識字、教化勵士氣。’我細細品味,確實有一番道理。”
王雲意味深長地繼續說道,“那些所謂飽讀經書的人,什麼愛兵如子,什麼明軍紀嚴軍令,什麼如臂使指,說得頭頭是道,彷彿一代名將。可是問他具體怎麼做?瞠目結舌,無從說起。”
“所以說,他們的知不是真正的知,只有懂得如何行的知,才是真知。所以我常給你們說,知行合一。看來益之你,比那些師兄們,明悟得更通透些。”
“老師誇獎我。我從富口縣開始,找機會暗中操練鄉兵,也是幾經波折,才摸索出這麼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且還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我知道,這就是你說的,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良玉、東籬他們,都說你是先做了再去弄明白,屬於膽大包天,敢於探索實踐。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
王雲指了指岑國璋,笑著說道,“其實啊,你心裡已經有數了,至少知道方向在哪裡,這才敢於去做,所以才做得又好又快。真要是心裡沒數就敢動手的,那叫亂打亂撞。運氣好,三五下就撞對了。可是運氣這東西,永遠不會跟著你的。”
進了棲賢寺,喜出望外的方丈老和尚就跟接駕佛祖一般接待王雲師徒二人,引到風景最好的住風閣,還奉上茗茶素點。
恭維了幾句後,這老和尚還腆著臉想請譽滿天下的昱明公為棲賢寺題首詩,好讓他這座破廟蓬蓽生輝。
岑國璋雙眼一瞪,把老和尚嚇得夠嗆。守江州,敗叛軍,十萬兵馬在他手裡灰飛煙滅。這一切都發生在匡山腳下,他的眼皮子底下。
現在鄉野民間,岑國璋已經從給閻羅王當差的打工人,晉升為準合夥人,大約略等於九地靈官之類的人物。
老和尚雖然隔界如隔山,可以不吃道門體系的這一套。但岑國璋在千軍萬馬中歷練出來的那份威嚴和銳氣,還是讓老和尚為之一凜。
行,我給你老大三清道祖的面子。
等到老和尚離去,王雲喝了一口茶,看著遠處的雲海翻騰,無相幻化,意象萬千,忍不住欣喜道:“匡山如此美景,這回倒是見到了。”
“數年前我來豫章,前後大半年,事務繁忙,近在咫尺卻沒有上山來一覽。今天算是了卻心願。益之,歷朝歷代有關匡山的詩詞裡,你最喜歡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