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危機裡確實有機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岑國璋正跟玉娘、俞巧雲和陳二嬸津津有味地品嚐著悅雲居當家菜,突然聽到外面吵吵嚷嚷,有一夥人往這邊走來,到了雅間門口,幸好被夥計們極力攔下。
“裡面有典史老爺的家眷。幾位老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肯定幹不出這失禮的事情來。”
聽到這話,吵鬧的幾人這才罷休,站在門口,齊聲道:“我等有冤屈,求典史大人公斷。”
嘿,吃個飯都不得安生。難道連破兩起奇案大案後,富口縣百姓們都把自己當岑青天了?
岑國璋一邊嘀咕著,一邊出了門,看到走道上有三位男子,互相對視著,一個個都瞪成了鬥雞眼。後面還有一些人,看模樣都是他們的子侄,涇渭分明地分成三夥。
“幾位,這是怎麼了?”
“我等是烏帽巷韋家三兄弟,為分家不公一事紛爭。正要去縣衙辨個明白,聽說典史岑青天在悅雲居,就順道上來了,請大人明判公斷!”
聽到烏帽巷韋家三兄弟,岑國璋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心裡叫了一聲苦也!他們的案子,聞名遐邇,他當然知道的。
烏帽巷韋家是富口縣有名的大戶,祖上中過前朝進士。本朝也陸續出過幾位舉人,一直是地方名望世家。
韋家老大年輕時中過武舉人,在北疆草原上跟瓦剌人打過仗,積功升遷為守備,還做過一任潮湖巡檢司巡檢使。
韋家老二中過舉人,在江夏做過江漢省某位藩臺的幕僚,還做過一任縣主簿。後來“下海”經商,生意做得很大,遍及江漢、荊楚、江淮、豫章等省。
韋家老三是秀才出身,一直在家伺候雙親,經營家業。
三兄弟都有本事,齊心協力,把韋家搞得紅紅火火,算得上是富口縣的鼎甲人家。不曾想韋老太爺不知哪根筋不對,非要給三兄弟分家。偏偏還沒分好,韋老太爺一蹬腿,歸西了,這可留下一樁天大的禍根。
韋家老大說自己在北邊出生入死,掙下軍功犒賞,為韋家興旺奠定了基礎,所以必須分大頭。
韋家老二說他考中舉人,又四處辛苦經商,韋家大半產業都是他掙來的,必須分大頭。
韋家老三說他一直在家裡奉養父母,直至送終,替兩位兄長盡孝。又辛苦經營田地家產,才有韋家如今這興旺。所以也必須分大頭。
三兄弟都在說自己的功勞,都說自己要分大頭,越爭火氣越大,族長和宿老們都壓不住,只好去打官司。從富口縣打到江州府城,省府洪州城的臬臺衙門和僉都御史衙門也去過幾回。
清官難斷家務事,三兄弟又都有自己的理,不管哪位官員都頭大,根本無從下手判定,只能調解。偏偏三兄弟死活就此擰上了,非要分出個曲直來。於是打了四年官司,打得縣、府、省三級官員各個聞聲色變,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今天不知為什麼,居然又吵上了,然後要去縣衙,結果逮到了典史老爺岑國璋。
聽完原委,岑國璋腦子一轉,知道這裡面肯定有人搗鬼。他把夥計拉到一邊,悄聲問道:“今天你們悅雲居,還有誰在這裡吃飯?”
“回老爺的話,有白秀才、麴秀才、林秀才等幾位,在那一頭的雅間裡吃飯。”
聽了夥計的回答,岑國璋心裡一恨。我就知道,有人羨慕嫉妒恨,所以在背後暗中使壞。
可是轉頭看到韋家三兄弟面如寒冰的臉,心裡又暗暗叫苦。今天要是不給出個結果來,這三位怕是不會放過自己。他們都是有功名在身,又素有聲望,就算是省裡衙門,也是好生哄著。自己小小的典史,惹惱了他們,還不指著鼻子就開罵了。
到時候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臉面,怕是要丟光了。
這個白秀才,自己還沒找到適當的機會收拾你,你卻如此不安生!
說再多也沒有用,岑國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對韋家三兄弟說道:“三位賢達,這裡人多嘴雜,不是辦正事的地方,不如我們去縣衙西廳簽押房坐一坐?”
“也好,我們同去!”韋家三兄弟這會倒齊心了。
“三位賢達先在另外雅間坐一坐,喝杯茶。我正陪著家眷來吃飯,卻被你們三位抓了現,總得讓我交待幾句吧。”
韋家三兄弟還算通情達理,自去雅間等著。
岑國璋回來說了一聲,招呼大家繼續吃飯,等了兩刻多鐘,這才讓俞巧雲和陳二嬸陪玉娘先回家。自己再去上了個茅廁,慢悠悠地去找韋家三兄弟,客套了一番,然後不慌不忙地一起往縣衙趕。
走在路上,岑國璋腦子飛速地轉動著。這案子屬於分家產,家務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麼斷?只能調解。可是調解這一條路,前面有不知道多少位官員嘗試過,都沒有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