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醫院的勝利,病人的大敗(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精誠沉默了片刻,就在王季覺得自己這個問題是不是太難了,準備給許精誠一個臺階下時,他突然開口道:“我覺得應該是病人變多了,嚴格來說,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變多了。”
“哦?你為什麼會這麼想?”王季繼續問道。
“醫療發展無非兩條道路,第一就是大量的資金、人才投入,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改革進步,但對於偏僻貧窮的曹縣來說,這種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第二就是大量的臨床經驗積累了,醫療總體來說還是一門科學的經驗學科,一名醫生的成長離不開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曹縣呼吸科能在短時間內進步這麼大,排除了由上到下的改革進步,那就只有這一條由下到上的經驗積累了。
而且往往後者的效果更好,就比方歐洲的醫療資金明顯比國內更加優渥,但大部分歐洲國家地廣人稀,一家醫院一年可能都開不了一百臺手術,缺乏臨床實踐經驗的歐洲醫生們,單純在手術操作上甚至還不如我們很多鄉鎮小醫院的外科醫生。”
“說得好!”
王季忍不住連連點頭:“事實上確實就是這樣,曹縣縣醫院呼吸科僅僅去年一年收治的病人量,就超過了八千人,這完全不是一個縣醫院應該有的資料。”
八千人,我滴個乖乖,這可比市立醫院呼吸科忙多了……許精誠雖然也想到了曹縣縣醫院呼吸科會很忙,但完全沒有想到是這種量級的。
對於王季投來的殷切目光,許精誠忍不住有些心虛的感覺。
他又不是許半仙,曹縣縣人民醫院呼吸科為什麼能這麼快崛起,他哪裡知道原因……
不過前世的許精誠作為一名熱心市民,聽到了不少關於曹縣的新聞,這個原本貧困的縣城在城市化崛起的過程中,付出了太多,正應了那句‘繁華的背後滿是瘡痍’。
九十年代的曹縣撞見了一次機遇,那是一道攸關整個縣未來幾十年發展的選擇題。
一個是可以預見收益的煤礦開採,一個是投資未來的頂級大學,經歷了近百年貧困生活的曹縣人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選擇了前者。
其實這種選擇無可厚非,總有人會站在未來的角度去審視前人的選擇,覺得他們目光狹隘,貪圖眼前利益,可當他真正成為一名貧窮了幾代人的曹縣人,他是否還能堅持自己所謂‘明智’的選擇呢?
但問題是,曹縣人對於共同富裕的渴望實在太過強烈,在煤礦開採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採取任何的防護措施。
一天一百塊,下礦井榦活……在這種赤果果的誘惑下,很多曹縣人在口鼻上裹了一層破抹布就鑽進了礦井裡,白花花的身子進去,黑乎乎的出來。
肉眼可以看見的黑灰用水一衝便能解決,可那些肉眼見不到的粉塵,可就隨著曹縣人的呼吸,深深植根於他們的雙肺中。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曹縣縣人民醫院呼吸科在礦井開採後連續三年擴建,可依然無法滿足源源不斷的肺病患者。
許精誠仍記得當年報紙上用的標題:
“醫院的勝利,病人的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