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碗工作室。

這個公司的名字,其實之前也報道過。

是因為賈玲兒時飯量大所以用大碗盛飯,所以大碗對於賈玲的意義就是幸福和滿足,也正迎合了公司的定位和宗旨:

她希望讓更多和她一樣熱愛喜劇的人快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專心地做屬於自己風格的喜劇,並把這份快樂傳遞給觀眾。

這種良性迴圈就是賈玲最快樂的事,更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她始終視喜劇如生命一般重要,這也是賈玲想做公司的初衷。

但是哪怕是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始終是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初衷的初衷都實現了。

那就是把兒時的故事,拍攝出來。

用電影的形式。

“姐,他們真的全部稽核透過了?”

房間內,一群人圍在賈玲的手機周圍,看著那邊傳過來的訊息。

這些都是大碗的工作人員,藝人以及親朋好友,負責電影的前期籌備,角色演繹,以及過來湊湊熱鬧的事情。以至於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大家第一反應是有點不敢相信。

但很快,每個人臉上又洋溢起巨大的驚喜,和難以置信。

並隨著這第一聲問出口,立馬紛紛接上:

“真的嗎?我以為也就是跟之前一樣,對方說的多麼客氣,實際上也只是把我們當做備選。”

“對啊,好幾次我都覺得已經妥了,結果真的談給錢的時候,就又開始說有一些問題,要壓縮預算什麼的。”

“這沒有辦法,確實我們劇組沒有大咖,他們也確實就是想壓縮。但是現在拍電影動輒上億,我們這邊投資也好歹是個年代戲,不能太低的啊...”

嘰嘰喳喳,眾說紛紜。

“各位,要不你們先安靜一下...”

又是一陣微信提示音後,然後就聽見人群中心的賈玲,開口了:“我想,先靜一靜。”

眾人這才驚覺,這部電影能成這件事情,要論激動地話,可能誰都比不過她。

“好的好的,我們都先出去!”

一群人一鬨而散。

但去到了外面,似乎討論得更熱烈,並且把賈玲加進來了:

“哎,玲姐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了。這事她陸陸續續籌劃了也有差不多三年了吧,好像從上次小品之後,就一直有相關的準備,是吧?”

“誰說不是呢,當初玲姐的小品我就看得有點想流眼淚,就更別說如果是拍成電影。哎,沒有什麼比真情實感地拍電影,來的更為動人了。”

“我也覺得是,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去拉投資的時候,其中最為讓人不爽的就是這一點。他們覺得只是憑藉感情的電影,沒有那麼多電影學上的設計,而且玲姐堅持要當導演吧...”

很多公司都是不認可的。

這事其實是個很大的坎,因為已經有太多公司提出,換個導演來拍攝。

畢竟在他們的眼裡,賈玲第一沒執導過電影,第二拍的這部電影的原型小品已經上演過,所以可能更需要各種鏡頭語言來創新,第三...

好吧,說白了就是對她不放心。

只是賈玲也在圈子裡這麼多年了,甚至如果導演這件事情交出去了,那就完犢子了。

基本上拍出來,

可能和劇本沒有半毛錢關係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