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公眾人物,在自己比較自信的甚至說專業領域打臉後,要承認都是很難的。

甚至有時候公眾人物更難。

因為普通人如果在自己自信的領域打臉了,結果就是丟面子嘛,有可能還有點別的損失。

好在這個東西影響有限,也就在那麼些人裡傳播,或許還沒有傳開就彌補回來了。

最後也就慢慢淡去。

但是如果公眾人物被打臉了,那幾乎就是全方面,大範圍的傳播;丟的,也不僅僅是面子,還有更多的是裡子:

他就是靠這個吃飯的。

打了這次臉,那肯定也是瞬間被很多人知道,然後下次就很難再被多數人相信了。

除非...

說的話沒那麼重,且這件事情,很多圍觀群眾也是都沒有預想過的。

“驚!韓升新專輯口碑翻車,結局竟然在半小時內大反轉?”

“轟動朋友圈,讓專家跌破眼鏡的新專輯,韓升新專第十首真的絕了!”

“10小時突破4000萬,20小時破6000萬,韓升繼參演《戰狼2》票房影史登頂後,新專《2017》登頂國內數字專輯銷售排行榜,有關人士估計專輯破億可期...”

22日,無論是娛樂小報,亦或是文娛頭條。

大到新浪圍脖這種大平臺,還是小的自營公眾號,都基本上已經發表了相關評論或文章。

這些媒體的反饋要比樂評人來的慢,畢竟多數也不是這個專業的,想要恰這口飯且多恰點,是需要去查資料,看評價,亦或是有些人要洗稿別人的作品...

也就躲開了最開始錯誤的引導:

慶幸啊。

一開始聽著《告白氣球》,確實很多覺得自己稍微懂一點點的媒體,就覺得還好。

剛巧那時候節奏也帶的很厲害。

但整個專輯上線後,首先讓人驚訝的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韓升這個平時從來不以流量為主要標籤的,專輯銷量竟然這麼高?

兩倍超過之前第一的泰勒14年的專輯不說。

關鍵用時還這麼短。

也就是樂壇如今衰落,不然這可真的是堪比《戰狼2》超過《美人魚》這種事情。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銷量他不是純靠粉絲撐的,而是剩下的歌曲裡藏了大堆質感爆棚的歌曲:

除開三首主打,剩餘七首中連其中為山海世紀參投,即將上線的新戲《香蜜沉沉燼如霜》演唱的主題曲《不染》,也都是好聽的。

所以這些文章哪怕名字起得千奇百怪,但下面的評論風格都大差不差:

“《蘭亭序》完全可以拿出來當主打好嗎?給我聽一百遍!”

“感覺韓升在《紅顏》和《月光》嘗試了非常特別的唱法,這個唱法真的國內新生代幾乎少有人能唱出來,尤其是《月光》那個轉音啊,那些說韓升整天拍戲沒練唱功的站出來!”

“打臉一百遍啊,我不該質疑升哥的,《雨下一整晚》和《最長的電影》年度最佳!”

網上關於這些個的討論,幾乎是一邊倒。

許多樂評人都不說話了。

是真打臉啊,唰唰唰甩出這麼些,誰知道你韓升選這首歌當第三波主打?就好比選個《最長的電影》,也絕對不會這麼被說啊...

但事情就是這麼悲催。

畢竟,說實話之前就能在各種節目裡拋灑新歌的韓升,新專輯沒理由就真的水平大幅下滑:

所以還能怎麼樣呢?

有人選擇悄悄刪掉髮過的東西,有人選擇道歉,有人乾脆無視,當然也有那麼一丟丟的人還在嘴硬——只能說,最後一種人真的虧慘。

因為誰都知道,《2017》這張專輯,跟其他的專輯不一樣。

極高的傳播度,極廣的受眾面,和極多的能聽的歌,目測未來好些年它都會是榜單熱門常客。那自然這些當初嘲諷的,也就會一遍一遍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