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讓韓升保持那種完全不瞭解細節,只是憑藉原時空的記憶來看待《流浪地球》,看待郭帆亦或是更多的東西,那他可能是懷疑的。

這是一個,還蠻典型的新人導演。

首先他接待韓升的時候,就有一種不由自主的緊張,以至於會有很多不自在的小動作。

然後講某些理念的時候不夠自信,也會總覺得演員或許不太能挺清楚他的意思,然後就會反覆地強調某一點。

最後還有一些其他小毛病。

比如整體設計上,郭帆也是不大成熟的。

韓升記得和康世生拍《江湖》的時候,之所以需要練習那麼多武打動作,並且要很流暢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希望能儘量不要切換機位。

就單個視角來拍。

這樣觀眾看得不累,又能從這段打鬥中收穫足夠的精彩和情緒累積。

而郭帆則是有新導演的那種問題:

就是他可能會有八個機位,然後不停地去轉換,甚至於一種武功切換一個視角,透過這種方式來強調無患子的厲害程度。

這也不僅是功力的問題,還有導演想證明自己的問題。

就跟段奕宏評價職業演員時候說的:

職業演員的弊病就是,太能演,太想演了,恨不得抽一根菸能抽出十八個花樣來。但人家就一種狀態保持到最後,多生動啊...

換到這裡,也差不多。

導演太能導了,學了很多種,恨不得都拍。

“我們這裡打算用更高的視角去拍攝這裡的戲,所以到時候我們會有很好的設計和互動感,和觀眾一起更加帶入到這次行動中...”

棚內,郭帆還是在不斷地講著自己的想法。

如果在十幾分鍾前他只是例行公事的話,那現在他就真覺得非韓升不可了。

他自籌備《流浪地球》以來,到現在開始全面選角,是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期間跟主創們各種磨合調整,包括最重要的劇本部分:

現在的很多改影視作品,問題最大的就是內容太多,幾百萬字呢,經常要大段刪減。

以至於情節有時候不連貫之類的。

而《流浪地球》這本按照老闆說的:

這部才兩萬字,篇幅是比較短的,它的故事性稍微弱一些,那麼在電影改編的時候對導演以及編劇想象空間很大。

但這可不是亂想。

如何能夠保持劇本的合理性,又能填補出充實飽滿的劇本,一直是個大問題。

包括剛才,他給韓升展示講解的都是比較沒那麼完整的本子。

然後韓升就提出一點“看法建議”。

於是對方就是這麼隨意自然地提了幾句,就瞬間解開了他們心中的好多謎團。這裡該怎麼銜接,那裡該如何分配,還有這些還存在怎麼樣的問題...

也不是說都同意,但是比例很高。

所以聽完這段,旁邊的人急急忙忙地記筆記了。郭帆也就很快確定,這就是他要的主角,立馬更加熱情地推銷起自己的劇組:看得出韓升確實如花姐所預料的,對這個本子感興趣。

那接下來,就要告訴韓升:

劇組也不錯。

“嗯,拍攝這方面你是專業的,我就也只有一點,就別太花裡胡哨就行。”

韓升最後還是沒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