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便上疏言事!只是這個欽差任務艱鉅,弄不好要招來罵名,也不知道要落到哪個人頭上去。

這差事確實不是好差事,讀書人潛意識裡都有輕徭薄賦的理念,去負責督糧總有點敲骨吸髓的感覺,

當然若只有一點不適應感覺無所謂,克服了就是,但最要命的還有兩點,一是江南地區文風極盛,讀書人極多,又最喜愛議論,去那裡催稅督糧,對個人名聲很沒好處。

二是近年來江南科舉漸漸興盛,縉紳人家很多,盤根錯節的都不好惹,去督糧純粹是得罪人的事情。

方應物不由得大笑幾聲:“反正你只管建言獻策就行了,反正欽差這種要害差事輪不到你我這樣的人來做,管他哪個倒黴蛋撞上此事!”

兩人正議論間,項成賢到了,坐進席位便迫不及待的問道:“選官可有了準頭麼?”

方應物唏噓而嘆道:“今天去吏部,依舊茫茫不得知,吾輩宦遊之人,總是身不由己,杜工部有詩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項成賢沒好氣的回應說:“我沒問你,你彆著急跳出來感慨,你門路硬實又不須我等操心!我問的是洪兄!”

洪松笑著答道:“為兄不著急,先觀政半年再說。不過方賢弟賦閒多時,不知究竟有何打算?”

方應物想了想,“總這樣拖著,簡直是叫別人看笑話,小弟我打算向朝廷請三個月假期!今年是商相公七十大壽,正好回鄉為商相公祝壽!”

洪松點點頭道:“這樣也不錯,全了師生之義,到時候還請方賢弟替我送上壽禮。”

方應物與洪松說了幾句,卻瞥見項成賢捉耳撓腮,忍不住問道:“你有話要說?”

項成賢立刻得意洋洋的說:“今天聽到訊息,我們山西道掌道御史要升遷走了,都察院裡意欲叫我接替為掌道御史!”

掌道御史其實還是御史,品級仍是七品,而且掌道只是都察院裡約定俗成的一個稱謂。但與普通御史相比,地位可就不一樣了,外放升遷也可以直升五品。

聽到項成賢這個好訊息,方應物與洪松皆為他高興,舉杯道:“掌道御史是要看名望的,你可要抓住機緣,近日多賣些力氣,多上些奏疏,多議論些朝政,把聲勢做出來!”

項成賢拍著胸脯道:“那是!這段時間,我準備一天上一次疏,讓更多人知道我項成賢這號人物!”

三人興盡而散,到了次日,洪松沒有忘記昨晚所言,開始執筆寫人生第一封章疏——奏請朝廷派欽差督糧疏。

這封奏疏入了內閣,票擬為“下發部議”,又經司禮監批過,到了戶部殷尚書手裡。

殷尚書對此自然千肯萬肯,在復奏時很詳細的寫上了自己的意見,“欽差人選,須得擇年輕體壯、風節有力,熟悉地方之人。

年輕體壯方可適應舟車勞頓,熟悉地方才可掌握東南水土人情,風節有力便可一心為公、不畏艱難。”

復奏之前,殷尚書還將自己的答覆給洪松看了看。但洪松看到三個條件時,忽然產生了若干不好的預感…【未完待續『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到起點訂閱正版、投推薦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