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瑞還沒有說話,項成賢忽然搶先開口,大義凜然的說:“張年兄為今科魁首人物,言行自當為三百同年的表率!

其實方老弟本心並非要與張年兄斤斤計較,而是看在同年之誼,要提醒張年兄修身自省、改過揚善,叫我等三百同年面上有光!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啊!”

在座眾人聞言若有所思,項成賢所言值得深思….說方應物要幫著張天瑞糾正過失,那都是扯淡的,值得深思的乃是另一方面。

如果他們這一科三百進士裡的標誌人物是張天瑞,那麼他們的臉面有什麼光彩可言?傳言此人本來沒進前十,但靠著次輔劉珝力挺,明目張膽的在御前硬是擠掉了方應物,這才得到狀元。

科舉內幕事情本來就多,如果沒有方應物在這裡襯托,張天瑞這個狀元怎麼得來的也就含糊過去了,隨著時間流逝些許流言自然也就銷聲匿跡。但有了方應物不停地揭傷疤,情況就不同了¨…

相反,如果他們三百人裡的標誌人物是功業赫赫、名聲響亮的方應物,那臉面上就好看得多,說是極為光彩也不為過,張天瑞遠遠不能

項成賢的話還沒有結束,眾人又聽他繼續說:“聖人又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若方老弟看到張年兄犯下大錯卻有意縱容,有朝一日張年兄幡然醒悟,明白了自己錯處時,那方老弟作為同年,沒有盡到規勸職責,又該如何自處?”

方應物錯愕片刻,什麼時候項成賢也學會滿口高大上道理了?難道真有近朱者赤?

說罷,項大公子給方應物遞了一個眼神,哥哥我這番話字字如金,三十兩銀子不用還給你了!

方應物立刻清醒過來,他知道這不是自己發呆的時候,便很配合的低下頭,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彷彿一切盡在不言中。

那些話他不方便自己說,但這項大公子不愧是好兄弟,關鍵時候就是很有默契,幫腔幫的恰到好處,三十兩銀子債務可以減免一半了!

狗孃養的!張天瑞勃然大怒,在心裡對項成賢破口大罵,方應物的詩詞都沒有如此可恨!方應物的詩詞還只限於隱喻暗諷,項成賢的話卻是明擺著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如果他張天瑞不靠次輔得到狀元,方應物不也一樣要憑藉宰相岳父,把狀元攬入自家懷裡麼?難道就因為他成功了,方應物沒成功,他就成了汙點人物,方應物就成了悲情君子?

氣惱歸氣惱,但張狀元一張嘴說不過兩個人,尤其有些話不便自己說。他無奈舉目四望,卻見眾人的眼光都是躲躲閃閃,沒有一個人肯出來幫腔。

此情此景,張天瑞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周圍眾人明明都是他的榜上同年,但卻彷彿全部變成了陌生人;眾人明明就坐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但卻彷彿咫尺天涯,怎麼也挨不到。

渡過了人生中最漫長的一瞬間,張狀元實在無顏留在這裡,狠狠地揮了揮衣袖,面有悲慼之色,心死如灰的轉身離開了。

方應物穩穩的坐在首席上,目視張天瑞的背影消失在樓梯口,心裡隱隱對人生有新感悟。

當初自己已經熱血沸騰,雖然一直強調自己要冷靜理智,但仍然幾乎要被唾手可得的狀元衝昏了頭,畢竟那是大魁天下的榮耀,有幾個讀書人偽讀書人能拒絕這種榮耀?

而劉棉花在大造聲勢後卻斷然收手,任由自己被無情的打悳壓到第十一名.現在看來,的確是洞悉人情世故的老辣之舉。

這個反覆,讓自己從一個依靠岳父的疑似作弊黨搖身一變,成了世人眼裡受盡委屈的清白君子。

如果當時自己一定要拼個狀元名頭回來,那麼眼下站在這裡被別人指指點點的只怕就是自己了。要知道,狀元實在太耀眼了,如果沒有過硬真功夫,是根本承受不住的….人不可過於貪心,總有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