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大明官》起點連結:

話說到這裡,別人都沒法開口了,只能任由方應物在這裡繼續忽悠,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說實在的,在官面上有時候真假並不重要......

方應物神色很是苦惱,彷彿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老慶雲侯說了幾句關於小兒子下落的話......其實在下當時驚疑不定,又身陷囹圄,也無法確認此事。但是在被託夢時有夢囈,讓西廠牢子聽見,又稟報給廠督。

所以汪太監才會親自進牢見我,又因涉及內宮事,暫時不便為人知曉。所以汪太監屏退左右,只與我密談,倒叫有心人看在眼裡誤會了。”

這彷彿很說得通,也能自圓其說......眾人心裡自有一杆秤,以那汪直好動多事的風格,遇到這種事情,不去摻乎一下是不可能的。

至於結果不用細想也知道,自然是皆大歡喜了,不然那太后為什麼下懿旨準備獎賞方應物?

肯定是有好訊息,大概那汪直找到了人,最起碼也是確定了下落,然後周太后這個農家出身的小老太心情一激動,便很不規範的下旨要獎賞方應物,沒想到湊巧碰上目前這個狀況。

方應物還在像個碎嘴婆子一樣絮絮叨叨:“聖上對太后是孝,太后對幼弟是悌,為人臣者怎能不成全孝悌之心?但在下是坐牢之人,即便被託夢,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也沒法出牢去尋找。

與此同時,汪太監定要見我並問起這事,我除了告訴他並讓他去搜尋,還能有什麼法子?難道該將這訊息藏在心裡,等待機會當成立功籌碼麼?那樣未免太過於自私......”

暫時充當主審官的劉棉花順應光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粗暴的打斷了方應物的自我表揚趨勢,“對錯是非,自有聖裁!你且細細將過程說來!”

方應物便細說道:“老慶雲侯先後託夢三次,所以汪太監才會屢屢與我密談。第一次說他這小兒子人在南城,這可難找,汪太監也覺得像是大海撈針;

第二次老慶雲侯說此子在南城當僧人,汪太監使人去打探,但南城寺廟數十,實在需要功夫,一時半載的還是難找;

直到第三次,去了東廠時,老慶雲侯才說此子在城南報國寺當僧人,所以那時汪太監會闖進東廠與在下密談。然後在下就不清楚了,最終汪太監究竟有沒有找到人,在下一無所知。”

你這黃毛小兒就裝純罷,怎麼可能找不到人?劉棉花心裡對方應物吐槽一句,然後向天子行禮,表示自己已經問完話,下面不該是自己所能決斷得了。

不過方應物還在囉嗦,很垂頭喪氣的說:“不承想,卻被有心人看作是交結內宦、圖謀不軌,在下不想借此挾恩居功,也不想被視為妄言鬼神、妖言惑眾,只能閉口不言、蒙受不白之冤。”

這段話明裡暗裡的譏諷某些人,萬首輔和倪御史臉色漸漸的很難看。如果方應物是問心無愧的清白君子,那他們豈不成了雞蛋裡挑骨頭、蓄意陷害忠良的愚蠢小人?(注:關鍵詞是愚蠢,不是小人)

聽完方應物這神乎其神的經歷,群臣相對無語,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仍然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算什麼事?

主要是涉及鬼神就有點令人撓頭了,特別是看起來似乎還靈驗了的鬼神之事。或者說,誰知道方應物所說是真是假?那還是那句話,有時候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圓其說,那就能以假作真了。

明明是一出天子昏庸奸臣當道殘害忠良的悲情正劇,怎麼轉眼間就成了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的鬼神仙俠戲?

不過諸公都有同一個想法:現在天子徹底麻瓜了......諸公都很清楚,天子處置方應物真實目的是為了殺雞駭猴,方應物獲罪的真實原因就是“因言獲罪”,而所謂的內外勾結圖謀不軌只是個藉口。

從道理上說,太后不許干政,天子如何處置方應物與太后無關。而且這次太后不是故意要庇護方應物,也不是與天子對著幹的意思。太后大概並不知道方應物正在被廷審,只是她想表達謝意的時機太趕巧了,正好趕在廷審的時候,正所謂無巧不成書。

但治國口號常常是以孝治天下,天子也確實是個孝順的兒子。方應物幫太后找回失散數十年的親情,對皇家有恩德,天子總要表示表示,不然就是徹底沒人性了。

大臣常常遇到忠孝不能兩全的糾結處境,如今朱見深遇到的這個情況也類似......

更為難的地方還在於君無戲言,天子在朝會上說的話就是法律,他都已經親口下詔把方應物貶為知縣了,那就是覆水難收,怎麼可能再收回來?

天子的臉面和尊嚴就是國家的臉面和尊嚴,是至高無上的,總不能為了方應物不要這個臉面。

不過主憂臣辱,天子為難,自然有人(或者豬隊友)站出來排憂解難。先前出面彈劾方應物的監察御史倪進賢又一次出列,對天子奏道:“方應物完全是裝神弄鬼、故作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