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軸和全許可權數字式控制系統呢?”楊東昇問。

“進展很順利!”王副總道。

“說說高壓渦輪具體卡在哪些地方了!”楊東昇道。

這將會是他們經濟危機中,重點挖角的方向之一。

王副總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道,“F110發動機的高壓渦輪就要要承受1400度的高溫了,F119更進一步達到了1700度。即便是單晶合金也撐不住在如此溫度下,高速旋轉的離心力。我們首先要重新設計冷卻結構,現代航空發動機渦前溫度每提升100度,70度靠冷卻。”

王副總看了看楊東昇,繼續道,“其次就是研發新的熱障塗層。雖然冷卻可以解決70度,但是還有30度,要靠高壓渦輪自己去扛。在新條件下,之前的鋯基陶瓷熱障塗層,隔熱能力下降太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必須找到新材料。我們試驗了幾種稀土陶瓷,隔熱效能、膨脹係數、耐腐蝕效能都很優異,在靜葉片、燃燒室上試用的效果也不錯,唯獨在高壓渦輪上用不了。高壓渦輪要在高溫下高速旋轉,陶瓷的韌性不如金屬,我們試了很多方法,可是最長也不過四五個小時,塗層就全剝落了!”

王副總說的有些口乾舌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道,“第三就是研發更耐高溫的新一代單晶葉片。新冷卻系統,新熱障塗層,新單晶葉片,這三樣配合在一起,才能造出匹敵F119的航空發動機。”

楊東昇沉思了半晌,抬起頭問,“你給我交個實底,我們現在到底落後多少?”

王副總也仔細考慮了半天,這才道,“您也知道,咱們的黃河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就是F110,這款發動機的核心機是通用電氣六十年代設計的,使用的是第2代單晶葉片,是八十年代的技術。而F119發動機是八十年代設計的,使用的是第3代單晶葉片,是九十年代的技術。現在美國已經為F135航空發動機,開發出了第4代單晶葉片。”

“落後的有點多!”楊東昇端起茶杯問,“你們有什麼計劃?”

王副總深吸了一口氣道,“專案組有人提議,學習日本人的做法。”

“日本人的做法?”楊東昇微微皺眉。

“日本人的設計水平落後於歐美,為了得到同等的效率,通常要使用更高的溫度。日本人的方法就是透過提高錸含量,增強單晶葉片的耐熱效能,這樣在冷卻系統和熱障塗層上就可以打一些折扣,先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再逐步改進。日本使用這個方法已經造出了第四代單晶合葉片,錸含量達到6%,他們目前正在用這個方法,研製更耐高溫的第五單晶葉片。”

“哎!”楊東昇嘆了口氣道,“暫時也只能這樣了!”

楊東昇有序的安排著新一年的工作,由於網路輿情辦公室的宣傳,他的能力這些天也極速增長。

已經可以看到底下四千多公里的狀況。

這裡的溫度已經高達五千多度,所有的物質都融化為了液體。

四周是一片由鎳、鐵組成的海洋,而且正朝著一個方向緩慢運動,這應該就是地磁形成的原因。

此時的溫度雖然已經遠遠超過了鐵、鎳的沸點,但是由於壓力大,鐵、鎳並沒有沸騰。

楊東昇注意到這個由鐵、鎳形成的海洋中,有不少類似海底熱泉的構造。

從地底更深處湧出大量鎳、鐵,楊東昇看到這些湧出的鐵、鎳,不斷翻滾、沸騰。

更深層的溫度明顯更高!

忽然楊東昇看到這些湧出的液體鎳、鐵中,有一團似乎是固體的東西涌了上來。

他趕忙把三維圖拉近,確實是固體的,成份也是鎳、鐵。

楊東昇還想細看,可是這團鎳、鐵就像掉進了沸水裡的冰塊一樣,迅速消融,然後就融入到了周圍的“海洋”中。

楊東昇腦子有點蒙,更深處的溫度更高,同樣是鎳、鐵,為什麼反而是是固體的?

上面的溫度更低,為什麼反而溶解了?

楊東昇實在捉摸不透,可是他的能力增長速度這兩天似乎慢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