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東麗使用高強度碳纖維,生產高模量碳纖維的方法之一。

各個廠商、研究機構的代表從頭到尾都瞪大眼睛,看著每一步的技術要點——預氧化的起始溫度,溫度提升的速度,預氧化的時間……

這些可都是核心技術。

參觀結束,眾人都很興奮。

看著這些人躍躍欲試的樣子,楊東昇也很高興。

剛回到辦公室,李主任就報告,就在剛才的二十幾分鍾裡,就有五家單位向他打聽,是否可以向東升化學單獨買一些碳纖維原絲?

還有單位想跟他們成立合資企業,一起生產碳纖維。

楊東昇拿起電話,跟東昇礦業北方分公司的趙副總打過去,“你按照原定計劃去跟他們談吧!”

放下電話後,楊東昇看向楊淼,“看懂了嗎?”

“嗯!”楊淼點點頭。

大規模出售原絲,合作生產碳纖維,本來就是楊東昇的計劃,否則他也不會帶著那些人把預氧化、碳化、石墨化等步驟詳細看一遍。

東昇化學的更多原絲生產線,已經在建設中了,僅一期工程就可以生產2000噸原絲。

在碳纖維生產中,原絲的成本佔整個碳纖維生產成本的一半以上,也是碳纖維生產中最難的一步。

楊東昇剛才根本沒帶那些人看。

從一開始,他的計劃就是仿照東昇重工的模式。

他們只生產部分碳纖維,然後大量出售原絲,聚集一堆企業圍繞他們做需要高額投資的下游產業。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可以出售預氧化爐、炭化爐、鋪絲機等裝置。

這個市場就算他們不做,東麗也肯定會做。

前世中國量產T300級碳纖維後,東麗不但向中國傾銷T300碳纖維,還向中國大量傾銷原絲。

國內一下子湧現出了一大堆沒有原絲生產能力的碳纖維生產企業。

這些企業在耗費巨資建立了生產線後,才發現利潤都讓東麗賺了,他們生產的碳纖維很多還不合格。

這個市場與其讓日本人做,不如他們自己。

而且東麗一旦傾銷碳纖維後,他們也需要盟友,分擔東麗的壓力。

李主任彙報完之後,放下了一本書。

“這是什麼?”楊東昇一愣。

“這是最近出的一本關於鋼鐵老闆奮鬥的,很受好評!”李主任道,

“是嗎?”楊東昇拿起書,隨便翻了幾頁,就樂了。

都九十年代末了,還找美國人買軋鋼機?還說是世界最先進的。

楊東昇一開始還以為是個圈套,最後發現竟然不是。

九十年代買軋鋼裝置,最起碼寫成德國人、日本人吧。

還有這個讓別人5000萬就承包下一個年產百萬噸的鋼鐵廠是什麼意思?主角背後的“高人”還把這事做成了一個坑人的局。

寫書這人知道九十年代一個年產百萬噸的鋼鐵廠有多賺錢嗎?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