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昇忽然覺得有點不舒服,感覺背上被人釘上了很多箭一樣。

楊東昇忍不住向下掃了一眼,只見眾人正像鷹一樣盯著他,恍惚間楊東昇發現了一個現象。

只見下首這些人要麼就是三四十歲的年輕人,要麼就是六七十的老年人,唯獨少了一個年齡段,按照常規缺少的這個年齡段正該是各個廠的中堅力量,甚至是一廠之長。

想了一下,楊東昇很快就明白過來,那場運動耽誤了整整一代人啊。

楊東昇匆匆把資料看完,同時也明白了這些人的意思,“你們是想讓我單獨賣掉家電裝配線,只生產風機、壓縮機、電機這些核心部件,是這個意思嗎?”

“是,是的!”製氧機專案負責人顯得有點緊張。

雖然楊東昇剛才自己說要賣掉家電廠,但他們認為那不過是安撫職工的空話,甚至楊東昇連去市裡做個樣子都未必會去。

但是自己費盡心血的專案,不爭取一下,他們又不甘心。

他在腦子裡措辭了一番,感覺怎麼說都不好聽,叫人家賣掉明擺著一開門就能賺錢的生意,來養你這個前途未知的專案,他擔心自己還沒說完,上面就會有一個耳刮子抽下來。

可縮頭是一刀,伸頭也是一刀,既然躲不過,他咬了咬牙索性開門見山直接道,“楊總,您決定賣掉家電廠的決策是正確的!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在各地都在上馬家電,家電產能遲早要過剩,但是整體賣掉家電廠,阻力會比較大!現在的家電裝配線非常搶手,很多地方為了儘快上馬專案不惜加價購買裝置,正好可以單獨賣掉家電裝配線!”

“加價搶購!能加多少?”這倒是楊東昇之前沒想到的。

“這個……”製氧機負責人頓時啞口。

正常情況下,這時候楊東昇應該關心家電產能過剩的問題,他準備的也是產能過剩的資料,沒想到楊東昇更關心加價多少,看來這位楊總真的很缺錢,這樣一來他就更要說服對方賣掉家電裝配線了。

楊東昇也看出了對方的窘迫,想想也就明白了。

他剛剛入主家電廠、壓縮機廠,這些人還不瞭解他的脾氣,他沒有鬆口要賣家電裝配線,這些人怎麼敢私自做主去問價?

他們準備的十有八九是家電產能即將過剩的資料,正好這也是楊東昇需要的,“對於家電產能過剩,你們有證據嗎?”

“這是我們整理的資料!”對方馬上交出另外一份資料。

楊東昇匆匆看了一遍資料,不禁搖頭。

這份資料非常粗陋,他們只是列舉了附近幾個省的家電廠建設情況,而且即便是這幾個省,資料蒐集的也不齊全。就憑這些東西就想說服市裡賣掉家電裝配線,有點難。

這也是這個年代的現狀,資訊傳遞困難,除非是國家級的組織機構不惜成本的去調查,一個企業要想對某一個行業做一次詳盡調查,不僅花費巨大,而且曠日持久。

國內市場也是剛剛起步,想找個專門做諮詢的公司都沒有。

楊東昇想趁機甩掉這個包袱,就不能僅依靠這份資料了。

對家電廠做重大調整,楊東昇必須說服兩個機構,一個是市裡,另一個是銀行。

銀行方面要的是經濟效益,說服他們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