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得三北者成諸侯(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定新頓了一下。
顯然還有點懵圈兒。
“什麼流程?”
林嶺東問:“就沒有個清晰的流程麼,我該怎麼做,錢需要用在哪些地方?”
這人,略有些呆。
聽這樣說才反應過來。
“我感覺,很難。”
“首先是產品認知度的問題,傳統的,靠電視開路肯定不行,這是個全新產品,幾秒鐘的電視廣告,就想讓老百姓知道這是東西,很不現實,還需要一個口碑的過程。”
“完成這一步,需要報紙和雜誌的支援,最少要釋出個幾百篇的軟文,在各地方的報紙和雜誌投入。”
“其次,還需要大量的海報,人員地推,商場站臺講解和區域經銷的過程,等口碑起來了,電視廣告才有作用。”
“光是這幾方面,就需要上千萬的資金。”
說完,劉定新看著林嶺東。
林嶺東點點頭,也表示贊同,現在的傳媒手段較為單一,缺乏網路端,想搞品牌是真不容易。
對傳統報刊電視的依賴程度太高了。
而這些又是吃錢大戶。
看林嶺東點頭,劉定新又繼續說。
“其實廣告都很好做,難的是經銷網路。”
“如果是在米國,我們做出一個家電品牌,只需要跟w,bestbuy,這兩家談好就行了,藉助他們的零售網路,可以將產品快速的鋪向全國。”
“在港島,我們也可以向香超和惠康供貨。”
“而內地就顯得很複雜,它的商業結構,還沒有出現像bestbuy一樣,全國性的連鎖商超,目前來看,具有氣候的只有一家,鄭州的百文公司,想進入三北市場,必須要透過鄭百文的渠道,他也是長虹的獨家經銷商。”
“除此之外,就難了。”
“其他各省份,市和縣一級的銷售,被千奇百怪的百貨公司壟斷著,需要我們一家一家去談,每一個省市想要鋪開,都需要建立辦事處。”
“這中間的倉儲,物流,人員和經銷費用,都是很大的數字。”
“到了電視廣告投放階段,還需要海量資金。”
“說一個億,只是很保守的數字,很可能需要更多。”
林嶺東也是點頭贊同。
說白了,是沒有大型的銷售機構支援。
這一年,國美與蘇寧都處在起步階段,一個在南京,一個在首都,還沒走出那一畝三分地。
“那省級品牌兒呢?”
劉定新精神一振,坐直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