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南亞模式,一張工(第1/3頁)
章節報錯
來到金布林,這感覺怎麼說?
就像來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工業區,雜亂,擁擠,破敗的廠房,爬滿鏽跡的鋼鐵巨獸,各種型別的企業毫無規劃的擠成一堆。
輕重不分,大小不分,這前邊兒還是鋼鐵冶金,後邊兒就是化肥水泥,再後邊兒又是紡織食品,還有各類低矮的加工作坊。
小小一個金布林區,就這麼塞下了上千家大大小小的企業。
雖然亂幾把搞,可製造能力還是很強的。
可後來呢?
一把好牌打了個稀巴爛!
在Ruahu的帶領下,貨源也很快敲定。
在一家頗具實力的藥企庫房,已經集齊了三種原料藥。
阿司匹林,阿托品,奎寧。
林嶺東,也開始言傳身教。
捻起一小撮白色粉末,對楊雲說道:“這種叫羥氯喹,是一種很重要的原料藥,主要治瘧疾,也就是廣東話說的打擺子。”
楊雲恍然狀,回憶起蒙在被子裡滿頭大汗的場景:“嗯嗯,打擺子就吃這個?”
林嶺東:“對,拿回去加凝膠脫模,做成藥片就能賣錢,或者你直接挖一勺吃也能起效,要不你嚐嚐?”
楊雲果然就捏起一點,放嘴裡嚐了一下:“呸,呸,好苦啊。”
林嶺東笑了起來。
“作為一個商人,你必須搞懂很多問題,要了解政策,規則,我們進口原料藥不僅節省關稅,拿回去包裝一下,做成自己的產品,才有發行的資格,能明白嗎?”
楊雲似懂非懂的點頭:“哦。”
林嶺東:“沒事,慢慢來,以後原料藥這一塊兒就交給你負責。”
將手上的粉末吹掉,林嶺東也是滿臉喜色。
這玩意兒?
也實在太便宜了。
國內要6萬一噸,到這兒,不足1萬塊就打發了。
然而,這也是一款劃時代的藥物。
瘧疾,是一種血液感染寄生蟲病,主要透過蚊子叮咬傳播,發病時渾身抽搐,高熱,高寒,而且反覆發作,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只需要幾天人就死了。
而且發病率高,起病速度快,惡化程度快,被譽為叢林噩夢,高危猝死,還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且幾次爆發大疫,古往今來,不知道奪走多少人的生命。
17世紀,一位西班牙傳教士在南美洲原始部落,發現了一種名叫金雞納的樹,樹皮碾成粉末服下,便能治療發燒和瘧疾。
這種藥流傳開來,命名為金雞納霜,或者金雞納鹼。
之後,一名瑞典醫學家從金雞納鹼中,成功提取出抗瘧的有效物質,命名為“奎寧”。
在整個19世紀,貫穿一戰二戰,奎寧和阿司匹林,都是最為重要戰略物資,拯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抗生素與抗瘧的有效進步,甚至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