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祚延綿,豈非是告訴他,楊“延”便是這繼承天下之人。

難道,當真是……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聽到道清語中的沉吟,楊崇淵看了過去,只見道清毫不委婉地道:“聖者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之“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德,德行遍處施行。太子賢名在外,如今前二者兼備之,獨獨最後這統率魄力尚在積累,恕吾無禮,不足以“聖人”稱之。”

雖說這話坦率有不敬東宮之意,但此刻落在楊崇淵耳中,卻是讓他滿意緩和了幾分。

“既不對,那仙人以為,此中何解?”

話語平淡,但道清卻從中聽出了幾分不平靜的等待來。

“自讖言而起,吾日日夜觀天象,今日見天象變化,便知轉機已生,卜下一卦,便猜到這天機石。與其說,這十六字天機說的是旁人,倒不如說,是集於陛下一人身上。”

“我一人?”

見楊崇淵憂心地皺眉,道清點了點頭道:“這福禍,皆降於陛下一人身上,朝之國運如何走向,亦是繫於陛下一人,如今堪當這三言重任的人,除了陛下卻是再尋不出第二人了。”

此話一出,楊崇淵一時竟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如此便是說,大喪也好,聖人出世也罷,皆是源於他一人。

“古有化蛟為龍,鳳凰涅磐一說,這世間百年才出的聖人亦要經歷天劫,才可堪稱為聖。下邽地動,讖言陡出,天降墜星,便是上天洩與陛下的無上天機,若此番平安度過,陛下必會成千古明君,澤被萬世,他日更可羽化登仙。”

聽到這字句,聽到羽化登仙,便是向來不輕易所動的楊崇淵亦是眸中閃動,透露出從未有過的期冀與傲氣。

當年連縱橫天下的始皇帝尚且死在了求仙問道的路上,不得圓滿,而他竟然——

“可若度不過這天劫,恕吾妄言,這天下只怕必會生出一場國喪,震驚四海。”

道清這一番話,可謂是當頭棒喝,止住了楊崇淵的心底之喜,彷彿衝至雲端那一刻,驟降懸崖。

“仙人方才所言之轉機……”

聽到楊崇淵適時提起此,道清卻是頗有幾分隱晦地道:“天下大喪,莫過於這世間德高望重,享譽當朝之人。”

“若是有人替我擔此一劫——”

聽到楊崇淵的話,道清未應,卻也並未反對。

不過電光火石間,楊崇淵眸光一亮,心中已是有了底。

“以仙人之意,何人可堪此重任。”

見楊崇淵主動問詢,道清臉色變得諱莫如深,似乎有些洩漏天機的敬畏與猶豫。

但面對楊崇淵咄咄逼人的目光,良久才委婉道:“能借陛下聖明者,自當出於一門——”

那,便是楊氏人。

“在內,德高望重,在外,有經世之能,唯有如此智者,方可。”

聽了道清的話,楊崇淵凝神靜思,在腦海中一點一點從楊氏門人中尋摸起來。

楊氏中德高望重,那麼他的子侄們年輕不經事,自是不合。

在朝堂上亦要經世之能……

忽然間,楊崇淵眼中驟變,不過是閃念間,一個人便一點一點在他的腦海中凝聚。

放眼內外,沒有人比他,更要合適了。

但也只是片刻,楊崇淵又是一沉,另一層擔憂再一次覆上心頭。

可謂是一波方平,一波起。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