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攻心為上(第3/3頁)
章節報錯
若逞一時之強,拒絕了突厥人的要求,落了真畢可汗的口實,成了他發兵中原的理由。到時急於應對戰事的楊崇淵和他的楊氏王朝就會陷入被動,天下百姓也會再一次陷入恐慌之中。
畢竟戰爭並非兩人鬥架,而是拼糧草,拼財力,拼兵力,戰爭越多,消耗越大,人心也就越散。
而一旦陷入這樣的外患,內憂也會隨之接踵而至,如周朝的舊臣勢力,如不堪戰爭之苦的貧窮百姓,都足以成為一朵浪花,將這個剛剛建立的王朝徹底傾覆。
“姑母擔心,榮安嫁去會成為第二個彭城?”
聽到李綏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李皇后不由皺眉道:“我看陛下他答應的如此快,只怕也是想以此掣肘我們李家。”
說罷,李皇后終於卸下端莊隨和厭惡地道:“榮安心思不正,對二郎又——”
似乎是噁心般,李皇后終究沒有說下去,只轉了話道:“若她嫁去,我只怕她心裡抱著對咱們李家的恨,慫恿突厥做出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兒來。”
聽了李皇后的話,李綏沒有反駁,因為的確,正是因為他們李家,從前掌上明珠的榮安被高高摔下,徹底消失在眾人眼前,成了在府中一隅修身養性的病人。
但榮安終究是楊崇淵的血脈,公主的身份是抹不掉的,未來的她也終究是要出閣的。
如今突厥既已欽點她,楊崇淵一來考慮外患,從大局而言也不得不答應,二來如姑母所言,榮安沒有投生在她的腹中,李家雖與她有仇有怨,可楊家,楊崇淵卻未曾。
所以楊崇淵,未必沒有以榮安這個可賀敦牽制李氏的打算。
畢竟在突厥,可賀敦是可參政,議政的。
“這世間,和親公主多,但如彭城那般心思縝密,手段非凡的卻不多。”
李綏打破沉默,平靜地與李皇后分析道:“榮安從前雖鬧了些是非,卻是沒有彭城那般的忍耐力,耳根子軟,小心思有,城府遠不及彭城——”
“更何況榮安要嫁的真畢可汗,可不是當年彭城嫁去的老可汗那般,真畢可汗敏感多疑,對楊崇淵扶持突利可汗對付他的事耿耿於懷,對我們中原可沒有半分好感,只怕這五年之內,便免不了要兵戎相見,所以他對榮安,絕不會那般放鬆警惕。”
察覺李皇后漸漸瞭然地鬆開眉間,李綏才道出了最後一句話。
“既然陛下能將計就計,我們又何妨借力打力——”
對上李皇后示意的目光,李綏輕聲呢喃道:“解鈴還須繫鈴人,姑母或許可以相信,二郎能消弭榮安的怨恨,即便不能,她也不會對二郎不利。”
畢竟是所愛之人,愛這個東西雖是虛幻,卻最是掣肘人心。
“若是能將人再為我所用,便是上上之策。”
聽到李綏說完最後一個字,李皇后不由抬眼吶吶道:“你的意思是——”
“讓二郎以太子之尊,親自送榮安入突厥。”
察覺李皇后臉色變化,李綏緩緩道:“二郎始終是他的兄長,這十餘年的兄妹情是始終存在的,有時候攻伐之間,當以攻心為上。”
“二郎雖仁善心軟了些,但也正是這般最能感動人心,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周朝老臣能對他不吝誇讚,願意如今站在他的身後,去支援他,維護他。”
“既能將那些固執己見,對周朝心如磐石般堅定的忠臣打動,二郎未必就不能打動榮安,以親情喚醒她。”
說到這裡,李皇后眸色暗暗湧動,這一刻對上李綏平靜而認真的目光,她才恍然發現,在她最為煩擾時,她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眼前這個侄女兒。
好似,她一定會給她一個最好,最稱她心的對策。
讓她能安下心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