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太上皇納稅(第2/2頁)
章節報錯
“陛下放心,除了小部分無恥之徒,大部分官員都是盡職的。”眼見周圍看熱鬧的百姓越來越多,弋謙擔心太上皇一時口快說出一些不利於官員之話,趕緊出聲打圓場。
朱瞻自然明白弋謙的意思,不過他也沒有打擊官場的意思,畢竟自己已經是退休的太上皇,干涉官場便等於是干政。
於是順著弋謙的話說道:“弋閣老說的不錯,大明能有今日之盛,都是大明君臣共同的努力!”
“陛下聖明!”
“朕就是一個退休的老頭兒,談不上什麼聖明,劉承江趕緊驗貨吧!把屬於朝廷的稅收拿走,剩下的朕還要留著養老呢!”
弋謙賠笑道:“就是太上皇都拿走,也沒人敢說什麼,這太上皇應得的。”
“弋謙你這話說的不對,朕是那種公私不分之人嗎?”
“這天下誰都有可能公私不分,唯獨陛下不可能公私不分!”鋼鐵直男于謙的話擲地有聲。
這個馬屁拍的朱瞻基異常舒服,能夠讓於廷益無條件的讚美一個人,那難度可不小。
“廷益過譽了,朕還是相信大部分官員的操守的,不過再好的操守也不如好的制度。劉承江開始吧!”
“是!”
劉承江吩咐手下的官吏將裝有黃金的箱子挨個從馬車上抬了下來,十五萬兩黃金那就是九千三百多斤。
每隻箱子裝兩千兩,十五萬兩就是七十五個箱子,這麼多的箱子一字排開,在巡撫行轅的門前佔據了好大的一片面積。
劉承江認真檢查者每一個箱子上的封條是否完好,在確定無誤之後,劉承江大聲命令道:“開箱驗貨!”
封條撕掉,箱子被開啟,一根根的金條鋪滿了整個箱子,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金條的樣式是朱瞻基親自制定,每一根金條十兩,這一箱子的金條便有二百根。
在稅務部的官吏一根根將金條清點出來,又親自用稱稱量,當一個個準確的數字報出來之後,老百姓們沸騰了。
太上皇出海的訊息一年前在百姓的茶餘飯後議論了一些時日,慢慢的因為沒有太上皇的訊息,便漸漸的淡忘。
人總是容易淡忘,哪怕這個人是曾經讓他們從苦難裡逃脫出來的人,老百姓沒想到太上皇再次迴歸到大家的視線裡竟然帶回如此多的財富。
當第一個箱子的黃金稱量完畢,官吏大聲向劉承江彙報:“稟報尚書大人,第一箱共有黃金兩千零一兩。”
“好!繼續稱量第二箱!”
隨著一箱箱的黃金稱量出來,老百姓不停地掰著手指計算著太上皇一共帶回來多少黃金。如今的大明百姓可不是二十年前的百姓,尤其是天津這樣的富裕地區,老百姓基本上人人都讀過書,簡單的計算更是不在話下。
直到最後一箱黃金核對完畢之後,劉承江向朱瞻基彙報道:“啟稟太上皇,稅務部一共清點黃金十五萬又一百一十二兩。”
“你們確定無誤就好,現在開始課稅!”
“是!根據大明海關關稅規定,黃金屬於貴重商品,需要向朝廷課稅六成,太上皇需要向朝廷繳納關稅九萬又六十七兩又二錢,太上皇可有異議?”
“朕無異議!”
“那臣便要清點朝廷賦稅,以便上繳國庫。”
“劉大人請吧!”
原本每個箱子都已經清點出數額,現在不過是再重新計算出納稅的額度,這個過程很快便完成,接下來劉承江再次稟報:“太上皇陛下!根據大明稅務法,大明任何工商業收入時都要向朝廷繳納一成商稅。
太上皇陛下的黃金收入乃是工商業收入,需要繳納一成商稅,太上皇可有異議?”
“朕無異議!”朱瞻基忘記了自己出海的時候是按照註冊公司登記的出海活動,稅務部門徵收商稅合情合理,只能咬牙點頭同意。
剩餘六萬兩黃金又被分出六千兩商業稅收,老百姓還是第一次見到朝廷的稅官向太上皇徵稅,這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衝擊。
沒想到連太上皇都要交稅,那咱一個小老百姓有什麼理由不交稅呢?
在回京城的火車上,朱瞻基問道:“朕忽然發現一個關稅的弊端,若是我們這樣對黃金徵收高關稅,是不是會阻礙黃金向我大明的流入?”
“陛下!不會的,稅務部執行的兩種標準,黃金作為商品進入大明,需要繳納高額的關稅,因為朝廷不清楚這些黃金將來會幹什麼。
若是作為貨幣進入大明,這些黃金在海關的大明貨幣結算銀行就會被兌換成大明的貨幣,進口的黃金只要繳納一成的鑄幣稅。
當然這筆錢是在海關的監管之下,必須用於採購大明的貨物,不得用於在大明購置房產、土地等固定資產。
這筆錢在離岸時若是沒有花完,可以足額帶走。朝廷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貿易發展,畢竟無論是黃金還是白銀,不轉化為商品購買力,就是一堆貴金屬,對大明的發展並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
朱瞻基點點頭道:“貴金屬管制是對的,同樣還應該對一些寶石、珊瑚類的奢侈品加徵高額關稅,畢竟能夠買得起這玩意的都不會普通百姓。
就算是稅高一些,也不影響民生,薅這些有錢人的羊毛朕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普通商品比如糧食、香料還有各種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關稅還是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