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這麼拼命的努力,卻還是被唐季重踩在了腳下,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屈居於下,自己不是說唐季重沒有能力,這麼多年大明的成績如何,世人都看在眼裡。

周忱不服氣的是他覺得這首輔之位換了自己做也一樣能做到現在的成績,甚至有可能做的更好,他始終不明白,論學問自己比唐季重只高不低,論政績也與唐季重不相上下,可是這麼多年自己卻只能屈居於次輔之位。

為什麼會這樣,周忱只能理解為皇帝對他沒有唐三任信任。

朱瞻基看著乾清宮內的四位閣臣,冷著臉問道:“你們也覺得朕是在試探你們的忠心嗎?”

“臣絕無此種想法!陛下若是退位,臣也會辭官,臣是陛下之臣,陛下去哪裡,臣就去哪裡?”唐三任當即做出了表態。

“季重何苦於此呢?就算是太子登基也是需要季重輔佐的!”

“陛下!臣選擇跟隨陛下隱退,除了私心之外,也是出於公義,臣在首輔這個位置上已經待了十年,也該挪挪位置了。

當年陛下就與臣討論過首輔這個重要職位該如何運作,您當年就說過,任何的職位做的久了都會產生積弊,這也是我華夏老祖宗發明流官的初衷,郡縣制的最大好處就是使官員不能在自己的家鄉任職,家鄉迴避制度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官員與地方勾結。

朝廷職位也是如此,一個職位待的久了,就會出現各種勢力圈子,在客觀上已經危及到了大明朝政的安危,這也是歷代皇帝與權臣鬥爭的根本原因。

臣建議在陛下退位之前將官員在一個職位上的任職年限固定下來,只要到了時限,必須離任,調任其他的職位上。”

“季重之言何嘗不是朕之所想呢,其實季重有句話沒敢說,那就是皇帝在位時間太久,也會出現問題,除非這個皇帝手裡的權力有限,在很多時候不能肆意妄為。

朕已經與太子協商好,大明皇帝以後的權力必須要有邊界,雖然皇帝名義上可以至高無上,但是權力卻必須要收攏。

朕讀史書有個心得,那就是所有的前半生有作為的皇帝,後半生多半都會糊塗,最大的原因就是權力的邊界造成的,還是拿李隆基來說,若是李隆基權力有邊界,他還會做出後來那些昏庸之事嗎?

朕不想自己也變成後世之人嘴裡昏庸之君,也不希望朕的子孫因為昏庸,被人當做豬羊宰割。”

幾位閣臣算是徹底聽明白了,皇帝不但要退位,還要為後世的子孫規劃好皇帝的權力,若是這一套權力分割清楚之後,君與臣之間的權力分野就會出現。

該是君的責任就是君的責任,該是臣的責任就是臣的責任,不會如之前的朝廷那般,權責不明,互相推諉,明確了責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權力和義務,有了功勞是你的,有了問題也是你的,誰還敢坐在衙門裡喝茶聊天混日子。

權責分明本來就是新政主要的改革目的,皇帝退位也是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未來的皇帝是否也要有一個退位機制,都將是接下來要重點討論的議題。

“陛下!臣支援您的決定,陛下即使是退位了,也不影響天下臣民對陛下的愛戴,而且陛下的退位能夠給後世之君做出表率。”一直沒有說話的于謙,拱手行禮,做出贊成的表態,還是一如既往的耿直。

與幾位內閣重臣提前做好工作,這件事就壓了下來,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朝廷不斷有旨意刊登在邸報上,上到皇帝,下到各級官員,每一個身份的人擁有哪些權利,同時又承擔哪些義務。

這樣的重磅訊息在民間擴散開來之後,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些混亂,歷來都是皇權天授,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言出法隨,朕即國家早已深入人心。

現在朝廷竟然規定了皇帝有哪些權利、哪些義務。若是當皇帝還要處處受約束,哪裡還有九五至尊的樣子,這皇帝不當也罷。

不管民間怎麼議論,時間的車輪依然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走,宣德二十三年已經過去,新年大朝會上,皇帝當著前來朝賀的文武百官宣佈,正旦日開始皇帝正式禪讓給大明太子朱祁鈺。

在文武百官目瞪口呆之中,皇帝親自將太子扶上龍椅,首輔唐三任帶頭向新皇帝叩拜效忠,有了內閣的帶頭,群臣誰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出什麼么蛾子。

萬一讓新皇帝嫉恨,可能自己的仕途就到此結束了,在群臣的叩拜中,大明朝新的時代拉開了帷幕。

新登基的皇帝朱祁鈺尊父皇朱瞻基為太上皇,並且改元景泰,登基之後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宣佈大明繼續保持太上皇之時所執行的新政,各地不得有任何懈怠。

太上皇帝朱瞻基,為了表示自己絕無戀戰權力的意思,帶著皇太后胡氏、太妃孫氏主動離開紫禁城住進了京南的南海子皇家唯一保留的皇莊,這塊土地是皇家的私產。

大明朝的南海子可不是後世的南海子公園,而是一座方圓一百二十里的,用磚牆砌起來的皇家獵苑,這座皇家獵苑有四座城門,分別為北大紅門、南大紅門、東紅門和西紅門,當初皇帝留下這塊土地主要是為了培育從海外帶回的種子。

太上皇的入駐,讓原本有些冷清的南海子熱鬧起來,南海子是有皇家的行宮的,只不過規模不大,對於居住沒有太大要求的太上皇,對行宮很滿意,住在這裡沒有在紫禁城的那種壓抑的感覺。

離開了皇宮,將皇家所有的營生都交給了新皇帝,自己只保留南海子這片土地,老皇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掙錢的問題,朱瞻基可不想讓自己成為大明的負擔。

做為大明朝有名的商賈皇帝,朱瞻基對於掙錢從來就沒有服過誰,在搬到南海子的第二天,朱瞻基便琢磨起來自己要乾點兒什麼。

大明朝現在該有的東西都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個工廠都嚐到了蒸汽機的好處,蒸汽機的應用開始越來越廣泛。

隨著蒸汽機的應用,朱瞻基發現大明好像還缺少一樣能夠進入現代化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電力。大明朝當然知道什麼是電,不過大明朝認為電是神力,可不是普通人類所能夠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