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對王瑾描述的這幾種農作物都有一些印象,尤其是前面說的兩種植物,這兩種作物可是後世重要的糧食作物,尤其是後一種作物馬鈴薯更是被稱為五大糧食作物之一。

“將種子送到農業司,告訴他們抓緊時間培育,一旦培育成功,就面向大明百姓進行推廣,大明百姓現在是解決了吃飯問題,可是卻沒有解決吃好的問題,有更多的糧食,完全可以利用夯餘的糧食進行養殖牲畜。

將糧食轉化為肉類,不但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時也能加強老百姓的體質,草原牧民為何看起來比漢人強壯,這與他們經常吃肉有著直接的關係。”

“讓老百姓都吃得起肉,那得養多少豬羊啊?”

“只要糧食充足,完全可以形成規模化養殖,房山直隸州的例子就是如此,現在北方所吃的鴨子基本上都是房山直隸州,以及房山周邊的州縣在養殖,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若是有一天大明朝所有人每年的肉類攝入量超過一百斤,大明就真的富裕了。”

“陛下所說的願景,臣還真的想在有生之年親眼看一看,到那時候大明得富到什麼程度啊!”

“朕的目標是農無稅!”

“啊!”王瑾大吃一驚,這怎麼可能,自古以來農稅都是歷朝歷代最大的稅收,取消田稅朝廷各級官員要如何運轉。

“啊什麼啊!覺得不可思議嗎?”

“是啊!陛下,天下百姓都希望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可是這根本就不可能嘛,沒有了老百姓交稅,拿什麼來養兵,拿什麼來奉養官員,又拿什麼維持朝廷運轉。”

“不收農稅不等於不收稅,這是兩個概念,朕要取消的是農業的稅收,農業生產是一個最低階的生產方式,處於食物鏈的最低端。

國家發展起來以後,農業不但不會徵稅,國家還要相應的對農業實施補貼。不然未來就會出現無人種地的現象。”

王瑾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什麼情況才會出現老百姓種地朝廷不但不收稅,還要補貼的情景。就是現在大地主都是富得流油,更何況是萬畝良田的大戶。

“陛下!怎麼可能,就算大明如今商業繁榮,又有眾多的市場可以消耗大明的高階商品,即使是這樣,大明農稅的比重也不會低於四成,如果取消農業稅收,大明的財政一定會出現問題。”

朱瞻基微微一笑,並不在意王瑾的質疑,別說是王瑾,就算是大明朝現在最有眼光之人也不會認為大明能夠實現農無稅。

“朕問你一個問題,大明二十年前,農業稅收佔整個稅收的比重是多少?”

“幾乎佔據了九成以上,若不是有鹽稅,整個比重會更高。”

“說的不錯,當年的鹽稅,如今越來越低,官府不斷在市場上投入低價的官鹽,讓私鹽沒有了利潤空間,最近幾年私鹽已經絕跡。

將私鹽徹底擠出鹽業市場的根本原因是大明的鹽稅在持續的下降,同時又進行了鹽業製造升級,兩淮的煮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規模的曬鹽。

曬鹽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成本,而且還要有各種的提水技術,這些技術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利用技術優勢,迅速的擴大了食鹽的生產,有了大量廉價的海鹽進入大明鹽業市場,那些依靠灶戶煮鹽獲利的鹽商如今大半都只能從朝廷開設的鹽場進貨。

不然他們的生產成本比朝廷的零售成本還高,他們如何與朝廷競爭,如今的大明鹽業,朝廷已經成立了專門的鹽業公司,隸屬於商業部管轄,鹽稅已經一降再降,如今鹽稅全年都不過五十萬兩。

鹽業公司只負責生產,稅務部的稅官常駐鹽場,鹽業公司每銷售一斤鹽,稅務部就徵收五文錢的賦稅,任何人都能到鹽場購買食鹽銷售。

朝廷規定一斤食鹽的批發價不得超過十五文,扣除五文錢的稅收,鹽場也能獲得五文左右的利潤。

如今大明市面上食鹽的價格普遍不會高於三十文,雖然比起十年前價格至少下降了一半,可是這在朕看來還是太高了,食鹽是民生物資,不能謀取暴利,這不符合朝廷的惠民思想。

可是現在曬鹽的成本還是有些高,如果有一天朝廷的曬鹽成本下降到一文錢,朕就能將食鹽的零售價控制在十文以內,這才是食鹽該有的價格。

現在鹽稅只有區區的五十萬兩左右,在稅收中的比重甚至都趕不上印花稅,可是大明如今的非農業的稅收還是佔據了整個稅收的六成以上,你可知這是為什麼嗎?”

王瑾是非常聰慧之人,不然也不會這麼快就爬到這麼高的位置,他當然知道皇帝這些話意有所指,皇帝是想告訴他,大明現在越來越重視商業版圖。

“陛下!臣明白,大明海軍就是維護大明商業自由的最後保證,任何敢於挑戰自由貿易的勢力,都會受到大明海軍無情的打擊。”

“你能明白海軍的使命,朕很欣慰,海軍最重要職責就是維護商路安全,大明的工業產品必須要能夠暢通無阻的銷售到已知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是海軍的使命。

大明能否實現農無稅,海軍至關重要。海軍不但要維護現有的市場規模,還要不斷的開拓新的市場,東方大陸那麼多的土人部落,一定要讓他動起來,他們只有受到威脅,才會想到改變現狀。”

“陛下放心,倭國這條鯰魚已經投放到東方大陸,以倭國的野心,遲早會與土人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到時候土人想要生存下去,就會主動來求我大明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