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想了想還是硬著頭皮反對道:“陛下!臣反對,這樣一刀切的全民實現免費分娩服務,朝廷增大開支不說,弄不好還會引起百姓的反感,讓朝廷出力不討好。”

“恂如兄說的不錯,臣也反對一下子一刀切,不過可以選擇試點施行,同時在邸報等刊物上宣傳醫院分娩的好處,讓老百姓明白,只有到醫院專業的分娩地方,孕婦才能得到更好的救助。”于謙也附和道。

王驥與弋謙也跟著附和,唐三任對於幾個輔臣同時反對他的提議一點兒都不生氣,微笑著說道:“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老夫也就不堅持了,那就議一議先從什麼地方開始施行?”

幾人抬頭看了看唐三任,再看了看皇帝,發現皇帝的嘴角微微上揚,頓時覺得不妙,看來又被唐季重給忽悠了,以唐季重這個老狐狸的性子,怎麼會想不到一刀切下去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後果。

估計老狐狸說完之後就等眾人提出試點的建議呢,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非常難以推行的差事,不但要投入大量的銀子,還要隨時面對老百姓的不理解。

可是當著皇帝陛下的面話已經說出去了,又怎麼能收回去呢,他們已經能夠想到,這一條新政一旦推行下去,會遭來多少老頑固的謾罵。

“不知首輔打算在哪裡開始試點?”王驥問道。

“你們覺得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施行?”唐三任反問。

“首先要有足夠的人口,只有人口足夠多才能遭遇各種突發的問題,朝廷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在接下來的全國推廣中才會有充分的應對的經驗。

其次,要離得朝廷中樞足夠近,出了什麼事朝廷也能來得及及時反應,不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于謙建議。

“朕覺得於廷益的建議很有道理,那就在北直隸挑一個府進行試點吧,朕要求要有足夠的人口。不過不能在京城試點,京城權貴太多,一旦出了問題,影響太大。

那就選擇天津吧!天津剛剛升格為府,正好藉著升為府的春風在天津施行,天津有工業區,人口規模也足夠。”皇帝將地點定了下來。

還有禁止纏足與提高女子成親的年齡,這兩項問題都需要立法推行,內閣只能提議,需要放到元老院進行表決,只有元老院表決透過才能施行。

為百姓提供免費的分娩服務是朝廷的政務,內閣可以做主,禁止纏足與提高女子成親年齡是法律問題,必須要由元老院表決,這就是朱瞻基這些年一直推行的規矩,內閣的一切行為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之內,就算是皇帝也不能突破規定的權力,也要在規定的權力之內做事。

這樣的規則對於包括皇帝與內閣來說有很大的約束,同時也保證了內閣的權威,只要是我的權力範圍,那我就有權力做出符合這個權力賦予的決定。

當然以朱瞻基的威望,想要突破這個權力的邊界非常的輕鬆,不過他輕易不會去這麼做,這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後世的子孫,他們沒有皇帝視野,有些事做出決定容易,再想後悔可就難了。

朱瞻基很清楚,要想讓朱氏子孫不會被後世的革命者送上斷頭臺,那就要提前主動的放棄權力,保持一個權力的邊界。這件事只有他能夠把規矩立起來,不然等到他的兒子孫子登上皇位再想改變可就難了。

君臣六人本來是在議出兵西北,沒想到談著談著話題就引向了大明人口問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都有著重要的關聯。

西北如今的空虛,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人口填充,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根本上的改變,只有內地的人口豐裕,有了人口紅利,才會有更多的人力支援西北。

君臣幾人饒了一圈又回到了西北問題上,西北問題已經到不解決不行的時候,朱瞻基很想御駕親征,當年皇爺爺都沒有到達的地方,自己真的很想去看一看,這些年他能去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

說實在的,這場仗幾乎沒有輸的可能,可是當他提出要御駕親征的想法,唐三任直接否決道:“陛下!區區一個西北,還不值得陛下親征,朝中有的是能夠領兵出征的人選,您還是坐鎮京城的好,這西北大漠黃沙,全是騎兵馳騁,一切意外都可能發生。

陛下若是親征必然要帶領大軍出征,這不符合這次出兵的意義,若是帶兵太少,沒有人能夠承擔陛下出意外的後果。”

“朕保證不到前線,就坐鎮哈密衛如何?”

“不行,哈密衛孤城一座,一旦瓦剌反水,後果不堪設想。陛下若是實在想出京散散心,只能最遠到東勝衛,背靠榆林邊牆,有事隨時都能做出反應。”

朱瞻基知道這是唐三任做出的最大讓步,自從唐三任當上首輔之後,自己的行為就受到了很大的約束,兩個人在一個微妙的平衡裡鬥智鬥勇。多年的君臣朋友,兩個人都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

這種平衡是建立雙方足夠信任的基礎之上,如果首輔不是唐三任,就算是換成周忱都做不到如此的默契。

雙方的博弈更多的是告訴對方皇帝與內閣各自的邊界在哪裡,給未來的君臣做出表率,二人多次討論過未來大明的政治格局該如何佈局。

既然是不能到哈密衛前線,能到東勝衛也不錯,正好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出去散散心,河套肥美的水草在夏天可是非常美麗。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況且河套還有一個唯一被封到河套的藩王,正好看看晉王一家在河套發展的如何了。

若是不能承擔移民發展的重任,將河套這塊膏腴之地完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朱瞻基就該考慮換人來治理了。

晉王系之所以沒有被分封到海外,是當時晉王系給朱瞻基當了一回托兒,主動要求更換封地,做為獎賞,朱瞻基將他封到了河套地區,與土默特牧民爭奪土地。

這些年來,晉王系一直都與土默特部落齷齪不斷,總體來說雙方都是在大明的威懾下保持著表面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