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識之士發現使用更加先進的工具雖然一下子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是長遠來看成本是會降低的,因為這農業機械不是用一次以後就不再使用,而是每年都會使用。

有了這樣的認識地主們漸漸的由地主轉向農場主,一些零散的地塊兒,透過各個地主之間互相置換,形成了連片的土地。

他們根據對農場的觀察發現越是連片大的土地,耕作效率越高,也更加適合使用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催生了農業機械的研發熱情,不斷有新式的農業機械誕生,而且耕作技術也隨著土地集中化,發生著根本的變化。

農場主們耕作土地的時候,想的是如何更加便捷的使用機械耕種,收穫和管理,而不是依靠大量的人力。

這就是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演變需要時間的催化,當然土地的集中造成了另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大明朝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實行農場化管理,地主用不了那麼多的額佃戶,沒有土地、沒有資本的百姓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進入城市選擇當工人,做工掙錢養家,另一條就是大明這些年一直在鼓勵的移民。

不想做工,就是想種地,那就移民到海外,海外有海量的土地等著他們去耕種,這樣的政策執行了這麼些年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大明的人口呈現了兩個趨勢的分流。

第一個趨勢是城市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百姓進入城市,給新興的工業階層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使得越來越多的產品被生產出來,透過海外貿易輸送到海外。

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大明的人口越發地不夠用了,農村的剩餘人口是有限的,透過農場化富裕下來的人口用不了幾年就會消化乾淨。

大明朝這兩年出現了用工荒,這就造成了勞工價格的上漲,工廠主與農場主為了留住人就只能透過加薪、提高待遇的辦法把勞工留住。

這樣的現象引起了大明朝廷的注意,長此以往由於沒有人幹活,勞動力成本上漲,會導致大量的工廠主與農場主破產,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原本皇帝一直在背後努力宣傳女人做工、自食其力,這樣的宣傳並不被社會接受,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社會哪裡是這麼容易改變。

女人做工也只能集中在紡織行業,其他行業還是禁止女人涉足,然而因為勞動力的短缺這樣的思想開始鬆動。

一些行業開始出現女人的身影,甚至一些思想極端的女子高喊出了“女人一生只嫁一個男人,男人一生只娶一個女人”的口號,這樣的口號雖然被大多數男人抵制,覺得這是女人不守婦道,是女人善妒,是七出之一。

可是思想一旦鬆動就會造成多米諾骨牌的效應,隨著全民教育的推行,女人受教育的比例逐漸提高,纏足這種泯滅人性的做法,被女人們當成了男人壓迫女人的象徵,激進的女人甚至要求女人嫁人也要嫁一個纏足的男人。

當然這兩種極端的聲音並不被整個社會認可,不過有識之士開始認真思考男女問題,女人到底是不是男人的附庸,到底是不是靠男人養活的。

眼下大明女性就業最多的兩個地方,一個是蒙學堂,一個紡織業。而且蒙學堂的老師大多出自各地的青樓,隨著各地學堂建設的深入,一些早施行新政的地方,比如房山、山東等地已經培養出來大量的新式教育下的人才。

新的官員招募方式讓原本的科舉越來越不受人青睞,十年寒窗考中科舉,還得進入政務學堂學習之後,才能分配到各個地方任小吏。

而新式學堂出來的學生只要考中政務學堂,就能跟他們這些讀書人一樣在政務學堂學習之後分配到各個地方做小吏。

原本的科舉制度,只要考中進士最差也能當一縣之長,一個毫無施政經驗的小白,一下子放到了這麼重要的位置上,能做好是奇蹟,做不好才是正常。

讀書人發現自己若是不作出改變,砸如今的大明越來越沒有競爭力。這些能夠讀書有成的讀書人,其智力都是大明百姓中的佼佼者,一旦他們發現自己需要改變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轉身投入到新的規則當中。

讀書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方面有些人會展現出讓人無比敬佩的風骨,另一方面有些人恨不得有奶就是娘,為什麼都是讀一樣的聖賢書,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事實上有風骨的讀書人是鳳毛菱角,沒有風骨的讀書人才是大眾,這就可以證明有沒有風骨跟讀不讀書沒有必然的聯絡,而是有風骨的人本身就自帶著風骨。

大多數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榮華富貴,除了少數理想主義者,大多數讀書人所謂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那不過是拿來謀取富貴的藉口。

這也是朱瞻基敢於推行新政的原因,因為他非常清楚讀書人反對新政不是為了所謂的理想,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當新政再強力推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讀書人憑藉著自身的高智商,一定能夠找到自己新的利益訴求。

這個時候讀書人就是華麗麗的轉身,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利益訴求上去,從此就會與新政有了共同利益。

其原理非常地簡單,任何的改革都是創造一批得利者,打壓一批得利者,從而使得國家在這一進一出間獲得更多的利益。

同理,當男人發現女人不依靠男人也能活得很好的時候,男人就會不自覺地降低自己的地位,所謂的男權社會就會慢慢瓦解,女人的地位也就會慢慢地提高,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決定男女地位的從來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經濟基礎,當女人自己能夠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靠男人也能活得很好的時候,女子的思想就會開始覺醒,就會要求更多的權利,要求與男人平等的聲音就會提高。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