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覆命(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提供的武器肯定不會是大明士兵使用的最新式燧發槍,而是已經淘汰下來的火繩槍,這些火繩槍生產並未停止,每年各個親藩勳貴的藩國都會進行採購。
親藩和勳貴同樣也拿不到最先進的武器,大明軍隊必須要對周邊的國家保持武器的代差,這樣大明的軍隊才能在對敵中佔盡優勢。
武器買賣可是暴利行業,每年的武器交易利潤都投入到了新武器裝備的研發當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迴圈。
等到再過個幾十年,大明的基礎學科水平提升上來,很有可能會因為量變產生質變,化學工業出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有了化學工業,再有朱瞻基這個開掛的存在,大明在朱瞻基的有生之年搞出來單發的針擊步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山名持豐在沒有看到武器之前,自然也不會開口詢問武器的價錢,雙方有了更深入合作的基礎,在次日的談判中便順利了起來,一些細枝末節的條款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
很快便達成條約的草案,史稱《明倭平戶條約》或者《中倭平戶條約》,倭國這邊的稱謂是《日明平戶不平等條約》,並且認為這個條約是倭國成為現代國家的開始,是大明幫助倭國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
當然這個時候的山名持豐並沒有後世倭國人的思想,簽下自己的名字的這一瞬間,他感覺自己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渾身顫抖的連站立都成了奢望。
王瑾對這個孤身一人與大明談判的山名持豐有幾分同情,一個國家讓一個人揹負所有的罪責,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不公。
這就是一個弱小國家的悲哀,大明絕對不能落到這個地步,若是有一天大明衰弱,被人欺負上門,自己一定豁出命去捍衛大明的尊嚴。
一個國家的痛苦最終還是會被這個國家所有的百姓承受,國不強民又怎麼能強?一個人看似是為了自己活著,跟國家沒有什麼關係。
實際卻是息息相關,大明要求倭國的賠款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普通百姓的頭上,真正不受影響的反而是那些權貴。
王瑾上前扶住山名持豐:“山名大人,凡事要向前看,我大明有句俗語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倭國現在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山名大人也會在短時間內成了倭國的賣國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與倭國的關係正常化,兩國的聯絡加深,以大明的巨大體量,只要大明的市場為倭國開啟,倭國的經濟發展就不是夢。”
山名持豐雖然聽不懂王瑾口中的市場、經濟之詞,但是他知道王瑾的這些話沒有任何的惡意,對王瑾鞠躬感謝道:“多謝王將軍,我們還是儘快完成條約後續流程吧,這些條約文字需要幕府將軍與我國天皇簽字才能生效,在下這就回去將文字送回京都。”
“好!為了更快趕回京都,咱家派一個分艦隊把你送到若狹國,從這裡登岸距離京都最近。為了山名大人的安全起見,咱家會派遣一支百人小隊保護山名大人的安全。”
“不必了,真要帶著明國的軍隊回去,那就更坐實了在下賣國的嫌疑,在沒有徹底完成條約之前,幕府還不敢將在下怎麼樣。”
王瑾一想,山名持豐所言也有道理,便不再堅持派兵護送其京都,只是告訴他如有需要,明軍隨時都會給予其支援。
山名持豐登上大明的軍艦開始向若狹灣進發,來的時候一路都是跟隨著王瑾,十分的拘謹,沒有好好的欣賞一下大明的主力戰艦。
現在條約已經談完,不管是個什麼結果,山名持豐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對於大明的主力戰艦,他也有了閒心欣賞。
一艘兩千料的大戰艦,在港口停靠的時候,就像一座巍峨的小山,如此龐然大物在海上卻能乘風而行。
雖然很多核心的位置山名持豐不能進去檢視,只是一番走馬觀花的檢視就已經讓他震撼不已,與大明的戰艦相比,倭國的船隻就像一個小舢板。
倭國是個島國,外來入侵者肯定要從海上來,倭國必須要優先發展海軍,只有海軍強大,倭國才不會再一次簽訂這樣不平等的條約。
從若狹國登再次登上陸地,在若狹守護大名那裡借了一匹馬,快馬加鞭趕回京都。若狹國距離京都不到百里,快馬加鞭一天的時間便趕回了京都。
幕府將軍御所,山名持豐請足利義教屏退所有人,將條約拿出來請足利義教過目。足利義教看完條約之後,久久無言。
“這些條件都是明國要求我皇國必須答應的嗎?”
“是的!將軍!”
“若是我皇國不答應會有什麼後果?”
“有什麼後果卑下並不清楚,不過卑下了解到明國內部現在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滅亡我皇國,將土地直接納入明國的管轄範圍。
為此他們制定了一個滅亡我皇國的計劃,那就是統計流浪武士在明國殺了多少明國百姓。他們認為明國百姓高貴,一個明國百姓要用一百個皇國百姓抵命,直到殺夠抵命的人數,才會罷手。
將軍您想一想,明國百姓到底死了多少人,我們無從知曉,只要他們覺得沒有殺夠,就會一直屠殺下去,卑下明白,他們這是在給滅絕皇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這個藉口就是給明國百姓復仇,這樣的復仇宣傳必然會吸引明國百姓支援,有了百姓的大力支援,他們就會將越來越多的軍隊派往皇國。
一支兩萬多人的明國軍隊就已經讓我皇國損失慘重,如果明國派出二十萬人呢?或者更多呢?”
足利義教薄薄的幾張紙,感覺重於千鈞,他真的沒想到倭國怎麼突然就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情感上他堅決不願意簽訂這樣的條約。
真要簽訂這樣的條約,足利氏在倭國的統治瞬間就會崩塌,各地大名就會群起指責幕府賣國,紛紛起兵討伐他這個賣國賊。
可是不籤這樣的條約,他足利氏同樣保不住倭國的統治,不但對倭國的統治沒了,就連倭國都會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