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沐晟(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次就是必須將土民中的頭人剔除掉,他們才是禍亂的根源。臣認為這次思任發叛亂就是一個機會,朝廷完全可以剿其賊首,分其部民,講這些所謂的頭領一抽,土民便是一盤散沙,只要朝廷再施以懷柔手段,便不難收其土民之心。”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朕發現一個漏洞,那就是西南可有這麼多的耕地和糧食安置移民?”
“這需要朝廷給予支援,臣保證十年時間,大半的土司將會成為我大明忠實的臣民。”
朱瞻基哪裡會相信他這種話,西南幾個布政使司,土司何止千萬,別說十年了,就是朝廷政策不出問題,也得是百年工程。
若是真要信了沐晟的話,那跟相信圓嘟嘟五年平遼沒啥區別。不過總體來說沐晟的思路是對的,用軍事壓服土司,甚至可以虛其高位,讓其不再挑動土民造反,然後再實施改土歸流,輔以家國教化,才能慢慢將土民之心收服。
這種同化至少需要兩代人以上,真正能同化的是二三代的土民,第一代的土民根本就沒有同化的可能。
後世有很多老人,離開家鄉幾十年都不會改變鄉音,這就是思想慣性。思想最容易做出改變的是孩子,只要教育好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才會真正的認同大明。
“黔國公可計算過朝廷需要在西南砸進多少錢糧,朝廷的財政能否支撐的住,西南山路崎嶇,朝廷的糧食運進西南,尤其是雲南,糧食的損耗有多少。
雲南不同於交趾,交趾靠海,海路運輸耗費很小,你有一點說的不錯,西南的最大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而是經濟問題和人口結構問題。”
沐晟被皇帝的話問住了,他可從來就沒有考慮過經濟問題,他完全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他沒想到皇帝會從經濟角度向他提問,錢糧問題那不應該問內閣嗎?不過作為一個軍事統帥,指揮作戰的第一要素可就是糧草,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陛下恕罪,是臣思慮不周,沒有考慮到錢糧的問題。”沐晟在皇帝面前果斷的承認了錯誤。
“無妨,現在是商議階段,集思廣益嘛!”
“臣謝陛下不罪之恩。”
“知道朕為何只要你守住怒江,怒江以西地區暫時不管嗎?”
“陛下天威難測,臣不知陛下其意,還請陛下明示。”沐晟給皇帝拍了一個不輕不重的馬屁,不過他也確實弄不明白皇帝到底想幹什麼。
“朕看你不光是看不明白,而且還覺得朕是在瞎指揮,這麼放縱下去,會讓思任發做大,到時候朝廷再想剿滅可就要花費更大的力氣,甚至整個西南都要為之遭殃。”
被說中心思的沐晟低下頭不敢與皇帝對視,他心中確實就是這麼想的,這些土人畏威而不懷德,不打疼他們怎麼可能乖乖聽話。
可是想想自從皇帝陛下坐上皇位上所做的每一件事,哪一件不是在一片反對聲中最後做成了,而且大明朝如今的國力蒸蒸日上,就連困擾大明北方的邊患都被皇帝給平息了。
要說這樣的皇帝會看不清西南的利害,沐晟是不相信的,若是皇帝明知道是這樣的結果還要這樣做,那就只能說皇帝在下一盤自己看不懂的大棋。
“陛下!西南土司都是狼子野心,若是讓他們認為大明軍事疲軟,不足為慮的時候,就會出現更多的思任發,到時候西南就會亂成一鍋粥。”
“你的顧慮有道理,不過你說的那種情況是我大明的軍隊疲軟,土司認為我們是軟柿子,才敢於叛亂。若是我們給他們一個永生難以磨滅的教訓,讓他們畏懼我大明到骨子裡,你認為他們還敢起不臣之心嗎?”
對於皇帝的話,沐晟並不服氣,這軍力不是你上下嘴唇一碰就有的,那也是需要大量的錢糧投入的,真以為話本上所說的那樣,一揮手就能十萬雄兵呢。
“陛下!趁著現在只有麓川一處土司叛亂,只要朝廷及時將麓川平定,其他土司就會老實下來,打麓川更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這樣的小打小鬧,土司只會認為朝廷是在以大欺小,雖然暫時能夠壓服,但是卻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西南問題,朕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在西南牽扯。”
“陛下打算怎麼做?”
“朕希望跳出更多的叛亂者,雲貴川桂這四個布政使司要等到朕將其他的省份的新政推行完畢之後再一併解決,黔國公應該明白什麼叫不破不立。
現在朕就給你託個底,朕準備在未來的十年內向西南投入一萬萬兩銀幣用於解決西南問題,平均每年至少投入一千萬兩,朕呀錢砸出一個萬世太平,那些土司識趣的朕讓他做個富家翁,不識趣的西南的大山裡有的是埋人的地方。”
沐晟震驚了,皇帝竟然藏著這樣的大手筆,一年一千萬兩砸進去,自己對西南改土歸流的設想完全可以實現啊!
“陛下打算要臣怎麼做?”
“黔國公!”
“臣在!”
“你回去之後,所有的衛所訓練都要抓緊起來,各個百戶所必須能夠頂得住十倍以上的土人攻擊,能做到嗎?”
“只能陛下錢糧充裕,臣保證沒有問題。”
“好!朕信你,不過所有的錢糧不會經你的手,你能理解嗎?”
沐晟神情一僵,隨後又釋然了,沐氏在大明超脫的地位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內地的軍事主官早已經沒有了財權,也就是他沐氏還保留著軍事財政一把抓的權力。
“臣明白,一定會配合朝廷派去的各個職能部門的官員,做好交接工作,絕對不會拖朝廷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