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著皇帝在研究院裡視察了一圈,皇帝便起駕回了皇宮,黎叔林立刻吩咐工匠開始忙活起來。而他自己開始鑽研這蒸汽機應該如何設計零件,幻想著蒸汽如何推動著蒸汽機運轉。

想要保證蒸汽機在活塞的作用下一直朝著一個方向運轉,黎叔林想到了冶鐵使用的水排鼓風機,水排上的連桿與曲軸設計給黎叔林提供了很大的靈感。

經過工匠們多次試驗,鍋爐的製造使用了鉚接的方式,採用雙層設計,中間是用來生火的爐灶,轉圈是一圈水箱。生火之後水箱中的水被加熱之後產生蒸汽,蒸汽順著上方的管道輸入旁邊的儲氣罐中。

儲氣罐的上方有一個測定壓力的儀表,這個儀表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在做壓力試驗的時候,黎叔林還是無法找到辦法來準確的測量儲氣罐中的壓力。

對於黎叔林的無奈,朱瞻基也是連連苦笑,自己這樣在科學水平還沒有提升起來的十五世紀,強行上馬蒸汽機的研究,就屬於人為干預科學技術的發展,遇到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皇帝給黎叔林講解了什麼叫做大氣壓,這又屬於一個新的學科範疇,皇帝也是半瓶水的水平,他只是記住了用水銀和玻璃管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至於如何證明他也是一頭霧水。

偏偏這個時候大明根本就沒有玻璃這種東西,琉璃倒是不少,不過那些花花綠綠的東西那是建築材料,是皇家專用的東西。既不透明,也不能做成管子。

這就是工業揠苗助長所帶來的弊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若是放到基礎學科普及的後世,這樣簡單的大氣壓公式,只要讀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都能明白。

可是這個時候跟黎叔林這樣的大明科學精英說這些就如同天書一般,人們天天呼吸的氣還能有壓力,這氣看不見摸不著的,如何能夠量出壓力?

好在歷史留名的科學大牛,可不會面對困難就退縮,根據皇帝提出的隻言片語,黎叔林憑藉著艱苦鑽研的勁兒頭,硬是總結出了大氣壓公式。

這個過程有多難,只有身在其中之人才能明白,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和準確測量大氣壓,黎叔林使用了數不清的辦法和材料。

投入到這基礎科學的研究花費,至少都丟進去十幾萬兩銀幣,研究院的經費全部由皇帝內帑撥給。十幾萬兩都聽不見一個響,不用皇帝催促,黎叔林都是著急萬分。

不過朱瞻基卻一點兒都不著急,甚至在黎叔林團隊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並且精確的算出了大氣壓。朱瞻基高興之下,大筆一揮,黎叔林獎勵銀幣五千兩,其餘的研究人員共同獎勵一萬兩。

黎叔林死活不收這筆賞賜,他認為自己受之有愧,皇帝讓他研究蒸汽機遲遲不能成功,每年皇帝在研究院至少砸進去幾十萬兩銀幣,可是他卻沒有一樣拿的出手的東西。

朱瞻基卻不這麼認為,他沒想到研究蒸汽機的同時,竟然推動了大明基礎科學的進步。為了製造顏色透明的試管,在皇帝的提點下,黎叔林帶領工匠不斷改進燒製琉璃的配方,以及燒製琉璃的原材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燒製出了透明無色的琉璃。

在透明琉璃燒製出來之後,朱瞻基便下達旨意,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沒人獎勵一千兩銀幣,黎叔林獎勵五千兩。

兩筆獎勵讓黎叔林一年之內不算俸祿就拿到了一萬兩的獎勵,給予參與燒製工匠獎勵之後,朱瞻基又下達了保密旨意,所有參與燒製琉璃的匠人都不得向外透露琉璃的配方。

朱瞻基可是知道這玻璃製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那可是暴利的代名詞,他怎麼可能放棄如此的暴利行業。

皇家在研究院這些年的投入,一個玻璃研究出來就已經將所有的投資都收了回來,所以說後世那些發達的國家都那麼重視研究,一項獨一無二的研究成果,且別人無法模仿的東西,那就是躺著掙錢的營生。

眼下皇家只剩下兩項營生為宮廷提供收入,眼下皇家的規模還不大,肯定夠用,將來隨著自己的子孫增加那肯定是不夠用的,子孫向外封藩那可都是需要錢的。

專門為皇家燒製琉璃瓦的琉璃廠,在某一天突然被東廠的番子包圍,負責燒製琉璃瓦的工匠被挨個的問話,並簽下了一份協議,從簽字這一天開始,以後在琉璃廠幹了什麼,就是回家連老婆孩子都不能說。

這個時代的工匠地位低下,就算是皇帝透過不懈的努力提高工匠地位,能夠影響到的工匠也是微乎其微,皇家的鷹犬一嚇唬,哪裡敢不點頭。

等到工匠們都集中到琉璃廠的官窯中之後,他們見到了做夢都見不到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竟然親自來琉璃廠了。

知道是皇帝駕臨琉璃廠,工匠們慌不迭的匍匐在地,連大氣都不敢出。天家的威嚴在小民百姓眼裡那就是神祗一般的存在,多看一眼都感覺是褻瀆神靈。

對於工匠們會有什麼反應,朱瞻基非常清楚,培養工匠們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能夠自信的是他們的子孫。當他們的子孫從學堂裡出來,再走進工廠的時候,才是工匠們真的能夠抬頭挺胸的時候。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工匠,他們在做工的同時,也會改進做工的方式方法,因為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

皇帝看著匍匐在腳下的工匠,大聲說道:“朕今天來是有一個好訊息要告訴你們,從今天開始,所以的工匠每月月俸二兩,管理者月俸翻倍。

朕不但給你們漲了月俸,你們的家人孩子,朕也會在琉璃廠的跟前蓋好大房子分給你們住,你們的子孫朕會建一座學堂讓他們讀書。

總之朕不光是要管你們,而且還要管你們全家,只要你們遵守琉璃廠的規矩,從此以後朕保你們衣食無憂,子孫再不受凍餓之苦!”

一位老人抬頭,睜起渾濁的老眼望向皇帝問道:“陛下所言當真?我等匠人真的能夠吃飽飯,住大房子?”

“千真萬確,明天就會有施工的隊伍過來給你們建房子,不過給你們分完房子之後,原來的房子朕可就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