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新秀(第1/2頁)
章節報錯
兒子突兀的話語,方政臉上的冷汗瞬間就下來了,給皇帝皇帝當護衛那是多麼光宗耀祖之事,這個逆子竟然敢說不願意。
方政連連磕頭替自己的求饒,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訓這個不肖之子。皇帝皺眉道:“老方,你這就不對了,孩子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什麼錯?我們做長輩的,要允許孩子說話,說不定孩子就能給你一個驚喜呢!”
方政有些狐疑,老子若不是擔心你皇帝生氣,至於訓斥自己的兒子嗎?不過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真的是想聽瑛兒的想法嗎?
“陛下教訓的是,不過這小子讓臣慣壞了,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年輕人有朝氣是好事,若是大明的年輕人都暮氣沉沉,那我大明就真的沒有希望了。”說著皇帝將目光看向方瑛說道:“想要建功立業是好事,不過做人不能好高騖遠,既然你想封狼居胥,那麼朕問問你,我大明如今有哪些地方有可能發生戰事?大明最有可能在哪個方向用兵?”
一提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少年的眼神亮了,這是個比起他父親更像是天生為打仗而生的人,方瑛幾乎都沒怎麼思考便脫口而出道:“西南!大明現在最有可能發生戰事的地方就是西南!”
“說說你的理由!”朱瞻基想考驗一下這個少年的大局觀。
“回陛下!大明北方本來應該是防禦的重點,草原蠻族騎兵來去如風,需要九邊處處防禦,如今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透過一場挽救韃靼的戰爭讓草原兩大部落再次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只能相互對峙。
這個時候,我大明的意見就成了壓垮的他們的力量,為了不被對方滅掉,兩個部落誰都不敢得罪我們。同時我大明利用互市大量採購草原的羊毛,這樣一來草原上部落頭領發現養羊之利,就會大量的飼養綿羊,而減少馬匹和牛的數量。
草原對我大明的最大優勢便是騎兵,若是連騎兵都沒有了,草原拿什麼與我大明對抗,現實是各個部落首領都是目光短淺之輩,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記了長遠的危機。
大明這種採購羊毛的政策看似我們吃虧,買了一堆沒什麼用處的東西,實際上長遠看來卻非常好的疲敵之策,臣對能夠想出如此妙計之人無比佩服,若是哪天見到此人一定向這位前輩當面請教。”
站在皇帝身後的範安嘿嘿樂了,皇帝瞪了他一眼說道:“你這狗東西樂什麼?”
“奴婢笑這小子在真神面前還想著拜假佛!”
“就你話多!”皇帝笑罵了一句,不過對範安這個馬屁心安理得的受了。
少年震驚了,沒想到如此妙計竟然出自皇帝之手,在他的心裡一直都認為這是哪個大臣獻上的疲敵之計呢!
“陛下!臣願意留在陛下身邊當護衛!”
“怎麼又願意了,剛才還說不願意呢,朝令夕改可不是一個好將軍!”
“那是因為臣已經知道陛下就是臣最佩服的人,跟在陛下身邊臣一定能學到很多的東西,將來帶兵的時候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你想跟在朕的身邊?不過朕現在改主意了,能不能留在朕的身邊朕要看你的表現,你接著剛才的分析往下說。”
“是!剛才臣已經說過,透過陛下的一番政策,北方暫時已經沒有大的威脅,東南是大海,我大明海軍所向無敵,這個方向海軍在近海的任務就是肅清海盜,維護海路安全,為來往的商船護航,暫時也沒有什麼壓力。
西北與西部是西域和高原,這個方向最主要的問題是當地十分貧瘠,無法為大軍提供補給,只能駐紮少量的軍隊,利用沙漠戈壁天險進行防禦,不過西域的敵人也並不強大,暫時並無太大的威脅。
想要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必須繞過這片沙漠瀚海,在沙漠外圍的天山南北建立起新的防護帶,移民墾荒使我漢民佔據當地人口的多數。
西域問題應該是剿撫並用,對當地的蠻夷採取恩威並重之策,讓其慢慢融入我大明。高原問題比較複雜,不是高原難打,而是我們低處的人上不去,臣跟隨父親在西南,聽去過西南的商賈說過,我們低處的人想要去高原弄不好就得把小命搭上。
臣認為想要徹底解決高原問題,首先要解決大明軍隊和百姓在高原上的生存問題。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就是他們最大的天險,臣認為高原問題可以放在最後解決。
當前最應該解決的是西南問題,西南之地蠻族林立,朝廷當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這些蠻族採取了懷柔的措施,封給他們土地,讓各個蠻族成了大明內部的獨立王國,這就是我大明西南的土司。
這些土司名義上是我大明之臣,實際上卻是父死子繼的獨立存在,若他們是藩屬國還好,大明並不干涉他們的內政,他們過得好壞也與大明無關。
可是他們是大明的臣民,土司對內壓榨百姓朝廷管不了。可是一旦出現矛盾的時候,土司就會把矛頭指向朝廷,對百姓說他們之所以受苦是朝廷逼的。
朝廷在土司那裡什麼好處都得不到,卻要當一個背鍋的,這些土司向朝廷稱臣也不是心悅誠服,而是迫於大明的壓力,不敢不服。若是有一天他們感覺大明的力量弱了,馬上就會反咬一口,對朝廷的西南造成巨大的損失,朝廷將會為平定西南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你認為朝廷解決土司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將蠻族頭領全部殺掉,將蠻族百姓打亂與我漢人百姓混居,三代之後,他們與漢人一樣說漢語寫漢字,誰還會知道他們是蠻人!”
朱瞻基搖搖頭,不是說方瑛的辦法不能執行,但是副作用太大了,會讓周邊的屬國產生兔死狐悲之感,他們會時刻擔心朝廷會不會有一天也這樣對他們。
想到歷史有人對方瑛的評價,麓川之役殺了四萬多平民,這可不是兩軍對壘的陣亡,而是屠殺。這個少年的殺心太重了。
“方瑛!朕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道羽林軍當一個大頭兵,從零開始,等到軍官學堂成立朕安排你進武學堂讀書。
另一個選擇是到地方軍區當一個隊官,在地方部隊鍛鍊兩年,只要你能做出成績,朕會不吝提拔。同時朕問你一個問題:軍人的使命是什麼?”